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建议
作者:李 超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5期
摘要:由于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和人民币汇率改革,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的增大,总体上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扰,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应对当前外汇管理政策进行相应改革,以缓解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及制约。 关键词:外汇储备货币供给货币政策
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为1655.74亿美元,在全球外汇总储备中所占比重达到29%。此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幅度逐年提高,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增幅都在2000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球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的国家。2006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至9879.3亿美元,并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储备大国。
货币政策由本币政策、外币政策和外汇储备政策组成,共同实现着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目标。从三者的关系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汇储备政策处于本币政策和外币政策之间,是本外币政策的联系纽带和结合点。在相对固定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供求失衡→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干预→外汇储备规模增减→外汇占款的增减→基础货币投放发生增减→货币供给量发生增减→本币政策。可见,外币政策左右着外汇储备政策,进而本币政策受外汇储备政策的被动影响。
1、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原因
1.1、对外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运行良好,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吸引着外汇资金大量流入中国。同时,中国外贸进出口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保持着“双顺差”状况。
1.2、强制结售汇制和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管制 1994年实施至今的外汇结售汇制,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出手术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本质则是“外汇集中制”,即把企业的外汇集中于中央银行,是企业外汇储备转化为官方外汇储备。
1.3、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 自2002年起,美元即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漫长跌涂,而人民币汇率却是实行钉住美元的制度,美元大幅度贬值是人民币升值压力骤然加大;此外,随着近年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尤其是自美国以及日本等国提出人民币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值的要求以来,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即陷入了“外汇储备增长较快 →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进一步的升值预期和资金流入 ”的循环中。 2、外汇储备高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1、限制货币政策独立性,削弱货币政策效力
在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的条件下,中央银行被动地入市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导致外汇储备的被动上扬和货币供应量的被动扩张,此时宏观金融调控的主动性较低,调控效率自然相对较低。事实上,我国中央银行在维持汇率稳定的目标下被动吸纳外汇储备,由外汇占款造成的货币投放增加也是被动的,而未将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维持在预定范围内,中央银行就不得不压缩国内信贷,这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大大降低。 2.2、改变货币供给结构,缩短货币政策调控时滞
在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导致货币供应量被动扩张的同时,央行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就必然会压缩除外汇占款以外的其他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这就引起了货币政策的结构发生变化。因为外向型企业将其持有的外汇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而成为的货币投放对象,然而内向型企业、行业和部门由于中央行压缩了其他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使其资金更加短缺。同时,央行基础货币从投放到扩张要经过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一系列信贷活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