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关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心理救助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帮助灾区儿童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建设美好心灵家园?笔者以为,首先我们国家要逐步建立起重大灾害心理紧急应对体系,对遭遇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灾害的人群,特别是儿童进行现场心理救援和灾后心理康复。其次,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和全面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在小学教育中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长期化、科学化、有效化。而后者正是培养少年儿童正确对待挫折和灾难,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修复,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笔者建议: 一、在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常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缓解压力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小学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同样可以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抗力,锻炼意志力。而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中都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转化。

三、在小学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考试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会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可集中为学生做一些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但学校里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要求。

1.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由于少年儿童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情感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是:1)让他们尽情倾诉;2)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3)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少年儿童的自主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人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

意帮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让其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的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理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四、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作为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念将直接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此外,各种社会团体、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他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唯有如此,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