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学后教”的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先学后教”的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我国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合作学习主要是以生生合作交流为教学活动指向的,它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习小组,通过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小组合作成绩为评价指标,而后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总之,课堂学习是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各学科各章节的内容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新课程理念统筹考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崭新的学习模式大胆尝试、探索和创造,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发挥其最大作用。

1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 1.1分组不够科学合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分设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无法保证分组的科学合理有效,那么合作学习就会呈现无序无效的局面,课堂教与学的效果和效益就会大打

折扣。当前分组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临时分组。教师以及课堂教学需要,临时成立若干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完成当堂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问题,而下一节课教师没有合作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就没有成立,学习小组呈现一种可有可无状态,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2)机械分组。按照班级原有4大纵排,4个或6个学生前后坐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座位编排不打乱,座次位置不调整,无法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编排要求,这样就达不到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学习局面,再者组员位置没调整,也使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要求无法达到,小组团队建设难于开展。 1.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意愿不够强烈,合作学习意识淡薄,教师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常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看起来惹人闹闹,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表现为:(1)学生和而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自身合作意识和教师课堂管理等诸多原因,经常会出现简单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无需合作学习;较难问题学生合作也无法解决,即合作也没用的现象。抑或出现优秀学生回答,学困生旁听的局面,表面上场面热闹活跃的合作学习,实质成为优秀学生的“一言堂”,最终演变成优生乐意参与,学困生消极抵触的结果。(2)学生合而不学。课堂上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和设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时机,简单布置合

作学习任务,没有明确合作的问题和时间,结果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成员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任务,放任学生自由学习,造成表面气氛热烈,学生却是私底下聊天,或是一两个学生在思考教师布置问题,其他的人无所事事,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名存实亡。

1.3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

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加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如果缺乏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管理和指导,那么合作学习的效果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显得至关重要,但在日常合作学习教学中却常出现如下情况:(1)教师一上课没有经过铺垫和过渡就抛出问题,接着就开始让学生讨论,不让学生独立思考,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试想离开学生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合作学习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2)问题设置不合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会出现没有根据学情设置针对性的问题讨论,导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但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出现答案,或者设计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往往学生马上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问题变成只是让学生自己可以从书上找答案的填空题,根本不需要合作。(3)教师课堂指导随意。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见到一些教师抛出问题,发出合作学习指令后就放任学生合作,但却没有俯下身去倾听学生的讨论,不知学生存在的疑惑和存在问题,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