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练习

音韵练习

[练习一]

一、名词解释: 1.《切韵》 2.《中原音韵》 3.三十六字母 4.等呼 5.韵摄 6.叶音说 7.平水韵

二、用音韵学术语写出下列中古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微 知 从 端 群 喻 来 日 匣 邪 帮 定 娘 敷

三、简单介绍古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

四、中古到现代,声调的演变规律有哪些内容?

[练习二]

一、研究上古声母的著名学者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二、谈谈清代以来学者对上古韵的分部情况。 三、关于上古声调有哪几种说法?

四、陈第在《毛诗古音考》里提出的关于古音学的著名观点是什么? 五、什么叫阴阳对转?上古阴阳声韵是怎样相配的?

六、举例说明古书中的破读和假借现象,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练习三]

一、解释名词和术语 1.音和 2.类隔

3.膑,鼻引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主要有哪些?比较科学的是哪种?举例说明之。 三、指出下列反切不能直接用今音拼读的原因: 1.马,莫下切; 2.杜,徒古切; 3.龙,力锺切; 4.筹,除留切; 5、哜,在计切; 6.虬,渠幽切;

7.悭,苦坚切; 8.厚,胡口切; 9.心,息林切; 10.头,度侯切; 11.东,德红切 12.鼙,部迷切 13.阪,扶板切: 14.喟,丘愧切: 15.虫,直隆切: 16.能,奴登切; 17.巨,其吕切; 18.苦,康杜切; 19.兵,甫明切; 20.尖,子廉切;

[练习四]

一、研究上古音的材料有哪些? 二、解释下列古音现象: 1、“匍匐”古人又写作“扶服”“伏羲”又写作“包牺”。 2、未见君子 惄如调饥”。毛传:“调,朝也。”郑笺:“朝饥”。 3、《论语》“涅而不缁”,《史记》引作“泥而不缁”。 4、“羽”读如“沪”。 5、“燕王甚兑”。“兑”通“悦”。 6、《诗经》“敷政优优”,《左传》引作“布政优优”。

7、广州方言中把古代微母字“无、尾、望、闻、蚊”等读成[m]声母。 8、《论语》“君子笃于亲”,《汗简》五云:“古文作竺”。 9、《说文》冲读若动。 10、“而”读为“能”。 11、“皇”读为归往之往。

12、姨,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13、王必无人,臣奉璧往使。“奉”今作“捧”。 14、《易》读“匪夷所思”,《经典释文》“夷,荀本作弟。” 15、《诗·齐风》:“子之还兮”,《汉书地理志》引作“子之营兮”。 1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司马贞索引:“汶汶者,音闵。汶汶犹昏暗也。” 17、枹(fú):《说文》:“击鼓杖也,从木包声。”

音韵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练习一]

一、1.隋代陆法言撰,成书于隋仁寿元年。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是前代韵书的

继承和总结。据考订,全书分一百九十三韵,按平上去入共分五卷。《切韵》对研究汉语语音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元代周德清著,是一部专供北曲作家作曲押韵和审音辨字用的韵书,它的音系代表了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分十九个韵部,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此书

一改过去韵书承袭《切韵》旧制的弊病,能以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而成为研究近代音系的基本材料。 3.参课本P1049。

4.等呼:等韵学术语。宋元等韵图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呼,又据介音的有无和主要元音的洪细,把两呼各分为四等。

5.韵摄:宋元等韵学家把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韵归并成一组,不计声调,称为韵摄。《切韵指南》把《广韵》的二百零六部归并为十六摄。

6.古代一些人在读到《诗经》等上古韵文时,感觉某些韵脚字不和谐,就凭主观读另—种音以求和谐。这种作法,前人称为“协音”,又作“叶音”。这是缺乏历史观点的学说。

7.即“诗韵”。金代和宋末人根据《广韵》同用、独用原则,将《广韵》的206部合并为106部,成为元明清以来近体诗押韵的依据。因书初刊于江北平水,故称“平水韵”。

二、微:轻唇、次浊;知:舌上、全清;从:齿头、全浊;端:舌头、全清;群:牙音、全浊;喻:喉音、次浊;来:牛舌、次浊;日:半齿、次浊;匣:喉音、全浊;邪:齿头、全浊;帮:重唇、全清;定:舌头、全浊;娘:舌上、次浊;敷:轻唇、次清。 三、参P1051

四、1.平分阴阳:条件声母的清浊,清音变阴平,浊音变阳平。 2.浊上变去:全浊上声变去声

3.入派三声:即入声字分别归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全浊声母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字归去声;清声母字归现代阴、阳上去四声。

[练习二]

1.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2.章太炎的娘日二母归泥说 3.曾运乾的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4.黄侃的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参课本P1055

二、见课本P1053 三、见课本P1058 四、见课本P1052

五、音韵学家按照韵母中的韵尾的不同,把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

带鼻音韵尾的是阳声韵,带塞音韵尾的是入声韵,韵尾是元音或不带韵尾的是阴声韵。古音中主要元音相同的阴、阳、入声韵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即阴阳对转。阴阳对转反映了汉语语音的系统性,为此,阴韵学家按照对转关系使古代韵部阴、阳、入声韵互相配合,分配的情况如下:之、职、烝,幽、觉、冬,宵、药,侯、屋、东,鱼、铎、阳,支、锡、耕,脂、质、真,歌、月、元,微、物、文,缉、侵,盍、谈。

六、破读原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如“王”,

名词,帝王,读平声;动词称王,读去声。假借是古人书写某个词时,没有写本字而是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一种是六书中的假借,本无其字的,如代词“然”即借“燃烧”的“然”的形体;另一种是本有其字的,又叫古音通假,如“归”借为“馈”。破读和假借不同。假借字和本字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没有必然联系,而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有着历史的联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