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品德教学反思

《生活需要消费》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二是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因此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我在教学《生活需要消费》一课上,我让学生去亲自调查家长的收入,体会父母的辛勤劳动为家庭提供了收入,激发学生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从而自觉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组织学生进行了劳动体验,他们有的捡破烂,有的还跟妈妈“去打工”了,还有的去捉龙虾卖钱;体会很深。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感受到了挣钱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能在学校乱花钱,随意浪费了。在这里我们又反思了一下自己“浪费”的一些现象,我们用的纸笔等文具,吃得东西等。他们开始从自己的行为上反省、思考,同时从交流中也明白了,生活离不开消费但要合理,浪费是最不该的了。

《不同的购物场所》教学反思一

《不同的购物场所》一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认识这些购物场所给我们提供的方便,从而明白购物场所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各种各样购物场所。课前,我让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商业街”、“菜市场”、“超市”,所以学生在调查的时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学生调查的综合能力。

安排学生课前调查,为每位学生创设了公平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社会课开放性的课程方向,学生在调查走访的过程,我还叫学生去收集整理各种各样购物场所的资料、照片,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课前的调查收集的活动,如:有的同学为了上课做准备,亲自到超市拍摄了照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各处的购物场所都有所掌握。使我感到遗憾的是,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稍低于我的估计,课堂当中,学生自己查找的资料内容不丰富,不会整理分析资料,摆设照片不够美观,在展示图片资料时显得有点单调,以致于课堂中的欣赏展板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意义。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课后,要加强怎样搜集有关材料、怎样整理归纳材料、如何美观的摆放各类资料图片的训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是终身受益的。

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上,我亲自到市区各大购物场所进行摄像,在导入课堂和汇报菜市场的环节,播放一段录象,使学生们亲切感增强,同时感受到了购物场所的气氛,起到了很好的情境教学作用。

《不同的购物场所》教学反思二

本课的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和体验。

另外,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学生先汇报了超市,而按照我事先设置的流程,是要先汇报商业街,于是我进行了引导。课后,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在不影响整个课题的情况下,我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汇报完超市,再汇报商业街,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课堂上教师不是指令约束,而是应以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作为课改的老师,应该灵活的驾驭课堂,适应学生的变化,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学习与快乐合而为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