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水滴里的生物》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水

滴里的生物》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初步认识到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感官和放大镜进行较细致观察的能力; 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并用图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科学史教育,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

因为微生物个体微小,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对它们的认识是陌生的。也许听说过相关名词,但对于它们的具体形态、功能、生命存在等现象都没有了解。正由于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在认知上会觉得比较困难,基于这种认识,我把教材做了以下的安排:让学生课前采集水样,先通过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再通过描述总结认识最常见的几种微生物。而将微生物的生活、功能等作为后续研究,这样学生掌握了使用观察工具的技能,认识一种新的生命形态;同时在后续的观察和研究中通过操作也渐渐巩固了探究技能的形成。

3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激疑导入,观察水样。 1、 教师:同学们,杯子里有什么? 学生:水。

教师:水里有什么? 学生摇头。

教师:如果我说里面有活着的生物,你相信吗? 学生表示不相信。

2、教师追问:如果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它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教师:很好。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很多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现象。现在就请各小组拿出你们课前采集到的水,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观察,教师巡视。然后各小组汇报:均表示什么也没有看到。

教师谈话:水里是否还有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呢?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更先进的仪器呢? 是的,如果我们要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可以用到显微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显微镜。

课件介绍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活动2【活动】活动二: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谈话: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出示微生物相关图片)

活动3【讲授】活动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课件展示)

活动4【练习】活动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看完视频,你知道了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他就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现在大家读读他的故事吧。

列文虎克,A.van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2)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很多,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活动5【测试】活动五:课内练习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 ),通常要借助( )才可以看清楚。 2、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 )。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 )、( )、( )、( )都有微生物。

5、( )、( )、( ),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活动6【作业】拓展延伸: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活动:用消毒牙签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