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
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 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 “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八、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九、具体内容修改情况如下:
数与代数 第一学段:
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第二学段:
1、增加“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2、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删除“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4、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 (如3x+2=5,2x-x=3)。” 图形与几何 第一学段: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3)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