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多少?(8分)
答:1)由奈奎斯特定理,Rmax=2Blog2V(b/s) 由已知 V=8 B=50KHz 代入得 Rmax=2×50K×log28=300K(b/s)
2)由香农定理Rmax=Blog2(1+S/N)(b/s)
由已知 信噪比为20DB,则S/N=100代入得
Rmax=50K×log2(1+100)=50K×log2(101)(b/s)
5.叙述IEEE802.3以太网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工作原理。(4分) 答: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是:(1分)某站点想发送数据时,必须首先侦听信道。(1分)如果信道空闲,立即发送数据并进行冲突检测;(2分)如果信道忙,继续侦听信道,直到信道变为空闲后才继续发送数据,并进行冲突检测。(2分)如果站点在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它将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个随机长的时间,重复上述过程。
6.请解释ICMP与IP的关系。(4分)
答:ICMP即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IP的一部分,在每个IP软件模块中都包含了ICMP的实现。当IP报文传输出错时,路由器就向发送报文的源主机发送ICMP报文报告出错情况。ICMP报文使用IP报文来传输差错及控制报文,因此ICMP报文也可能丢失。ICMP报文的最终接收方是目的端主机上的IP模块。
计算机网络试题(四)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每小题2分,共30分。) 1、Internet 最早起源于(A )
A. ARPAnet B. 以太网 C. NSFnet D.环状网
2、通信子网为网络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指的是( C )
A. 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 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 网络中间结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 选择通信介质
3、物理层传输的是( A )
A. 原始比特/物理帧 B. 分组 C. 信元 D. 帧 4、下面属于TCP/IP协议族中IP层协议的是( C ) A. IGMP UDP IP B. IP DNS ICMP C. ICMP ARP IGMP D. FTP IGMP SMTP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调制解调器仅仅用于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在线路中传输
B. 调制解调器是对传输信号进行A/D和D/A转换的,所以在模拟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时是不可缺少的设备
C.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数据通信设备DCE
D. 56kb/s调制解调器的下行速度比上行速度大
. . . .
.. ..
6、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B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 时分多路复用 B.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C. 频分多路复用 D. 波分多路复用 7、下面有关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特性,( C )是正确的。 A. 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都为无连接的服务
B. 数据报方式中,分组在网络中沿同一条路径传输,并且按发出顺序到达 C. 虚电路在建立连接之后,分组中只需要携带连接标识 D. 虚电路中的分组到达顺序可能与发出顺序不同 8、以下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 ( C )。
A. 3.3.57.0 B. 193.1.1.2 C. 131.107.2.89 D. 194.1.1.4 9、假设一个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5.121,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那么该主机的网络号是什么?( C )
A. 192.168.5.12 B.192.168.5.121 C.192.168.5.120 D.192.168.5.32 10、具有5个10M端口的集线器的总带宽可以达到( B )
A.50M B.10M C.2M D.5M 11、关于IP提供的服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 IP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传送服务,因此数据报传送不能受到保障
. . . .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脉冲编码调制(PCM)的过程简单的说可分为采样、 量化 和 编码 。 2、某计算机的IP地址为208.37.62.23,如果该网络的地址掩码为255.255.255.240,问该网络最多可以划分 14 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有 14 台主机。
3、线缆长度为1km,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的以太网,电磁信号传播速率为2×105m/ms,则其最短帧长为 100bit 。
4、香农关于噪声信道的主要结论是:任何带宽为W (赫兹),信噪比为s/n的信道其最大数据率为__ Wlog2(1+s/n)(b/s)______。
5、PPP协议使用 零比特填充 方法实现透明传输。
6、使因特网更好地传送多媒体信息的一种方法是改变因特网平等对待所有分组的思想,使得对时延有较严格要求的实时音频/视频分组,能够从网络获得更好的 服务质量 。
7、目前,计算网络中的通信主要面临4中基本的安全威胁,分别是 截获 、中断 、 篡改 和伪造。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OSI的参考模型中,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 ) 2、为了将数字信号传输的更远,可以采用的设备是放大器。 ( × ) 3、TCP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号,二者互不干扰,可以共存于同一台
主机。 ( √ ) 4、IP数据报的“首部检验和”字段既检验数据报的首部,又检验数据部分。 ( × ) 5、实时流式协议RTSP本身并不传送数据,而仅仅是使媒体播放器能够控制 多媒体流的传送。 ( √ )
四、简答题(第1、2小题各6分,第3、4小题各5分,共22分。)
1、试简述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
. . . .
.. ..
答: CSMA/CD协议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2分)
首先,每个站点发送数据之前必须侦听信道的忙、闲状态。如果信道空闲,立即发送数据,同时进行冲突检测;如果信道忙,站点继续侦听总线,直到信道变成空闲。(2分)
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将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段随机长的时间,然后重复上述过程。(1分)
即: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检测,延时重发。(1分)
2、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但TCP使用的IP协议却是无连接的。这两种协议都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答:
IP协议提供的是不可靠的、“面向非连接”的服务。(1分) TCP协议提供的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1分)
TCP协议实现的是主机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IP协议只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2分)TCP协议是以IP协议为基础实现的,给应用层提供服务;IP协议为TCP协议提供服务。简单来说,IP协议负责将数据从一台主机传输到另一台主机,而TCP协议保证传输的正确性。(2分)
3、假定所有的路由器和主机都正常工作,所有软件也都正常运行。那么是否还可能会把分组投递到错误的目的地址? 答:有可能。(2分)因为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遭到破坏,分组的校验和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的差错。如果分组的目的地址字段在传输过程中改变,但整个分组的校验和检验仍然正确,分组将会被投递到错误的目的地址,并可能被接收为正确的分组。尽管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仍可能发生。(3分)
4、应用层的协议如HTTP,FTP,SMPT,POP3分别使用的是运输层的什么协议? 为什么?
答:HTTP,FTP,SMPT,POP3运行于TCP协议上的。(2分)因为它们都需要数 据传输的可靠性,而TCP协议提供了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这样使得高层协议不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问题。(2分)如果采用无连接、不可靠的UDP协议(例如TFTP高层协议),高层协议就需要采取比较复杂的机制来进行确认,重传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1分)
五、综合题 (共33分) 1、回答下述两个问题:
(1)我们要发送信息11001001,并且使用CRC多项式x3+1来检错。使用多项式长除来确定应该发送的信息块的容。
答:取信息11001001,附加000(多项式x3+1的系数为3),并用1001(多项式x3+1的系数为1001)去除,余数是011应该发送的信息块是。(3分)
(2)假定信息块最左边的比特由于在传输链路上的噪音而变反,接收方CRC计算的结果是什么?接收方是怎样知道发生了错误的?
答:把第1位变,得到,再用1001去除,得到商01000001,余数是10。由于余数不为零,所以接收方知道发生了错误。(3分)
. . . .
.. ..
2、图1是一个利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而成的局域网,如果它们运行TCP/IP协议,而且网络管理员为它们分配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图所示,请问:
(1) 这些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直接访问吗?(或哪些计算机之间可以直接
访问?哪些计算机之间不能直接访问?)(5分)
(2) 如果以太网交换机换为以太网集线器,而保持计算机的配置不变,情
况会发生变化 吗?为什么?(3分)
图1 答:
(1)各台计算机的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240,其二进制形式为
255.255.255.11110000。将图中的各计算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可得到各计算机所在的子网地址:计算机A与E的子网地址为192.168.1.32,而计算机B,C,D的子网地址为192.168.1.48。如果这些计算机采用Ethernet交换机进行连接,那么,计算机A和E可以直接访问,而计算机 B,C,D之间可以直接访问。(5分) (2)如果这些计算机采用Ethernet集线器进行连接,由于集线器不能分隔子网,因此这些计算机实际上处于同一子网中,它们之间都可以直接访问。(3分)
3、阅读以下说明,回答(1)--(3)(10分) [说明]
图2
某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如果R1与R2之间的线路突然中断,路由R1、R2、R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