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组合滚动练16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一个“里”字,既写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送别场面,低迷压抑。
B.颔联“重”“迟”二字用意精深。重,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迟,则移情于鸟,鸟亦感怀伤别,迟迟不愿离去。
C.颔联不写离舟而写来帆,别具匠心,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诗人久留不归。对来帆的关注,正是对去帆的遥念。
D.颈联写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在想象李曹东去,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眼前景与意中景并列,表达了怅惘凄戚的离情。
[解析] B项,“鸟亦感怀伤别,迟迟不愿离去”有误,“迟”应是“迟缓”之意,写天色昏暗,飞鸟遇雨,振翅不速,所以鸟儿飞得迟缓。
[答案] B
2.这首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材相似,但情景关系的处理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应扣住“情景关系”,勾画出两首诗中写景和抒情的诗句,然后分析二者在情景关系处理上的不同之处。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离别之意。韦诗重在写景,前三联描写了“微雨”“暮钟”“帆”“鸟”“海门”“浦树”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婉压抑的氛围,尾联抒发感情,表达了无限离愁。王诗则只在首联写景,其他三联都在抒发离情别绪。全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写出了作者豁达的情怀。
[答案] ①韦诗虽写送别,却重在写景。前三联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等景物,形成了浓重的凄婉压抑的离别氛围,尾联才情感迸发,全诗以哀景抒哀情,
情感基调低迷感伤。②王诗只在首联写景,重点在宽慰别情。首联写两地地形风貌,意境苍茫开阔,后三联均在表达友情深厚,不受时空局限的豁达情怀,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全诗以壮阔之景写高远之情,情感基调高昂旷达。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从事物的变化角度,强调了世间万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的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作者在写了“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之后,又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城市化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不断迁入、拓展、优化城市,并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又叫城镇化。城市化的测量标准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且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城市学者诺瑟姆将城市划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在0~25%为城市化发展的初始期,城市化发展速度较缓慢;25%~75%为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飞快;75%以上为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此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减慢且相对稳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情况比较如下图:
材料二:我国的现状是,伴随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高度集中,人口资源的空间矛盾进一步加剧。首先,就城市自身而言,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不容小觑。按国际通用标准,当城市辖区内人均建成区面积大于等于250平方米时,通常认为此城市无土地资源压力。2010年我国两大一线城市的人均土地面积,北京市是82平方米/人,上海市仅有56.6平方米/人。其次,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量增大,并且污染加重,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再次,人口过度向大城市聚集,使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地扩延,而城市市政设施、公共交通以及城市绿化等公共事业却没有跟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除了造成城市本身的资源超载外,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8.2%、41%、54.7%;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5亿辆,其中北京市2010年民用汽车拥有量达449万辆,居全国之首。大城市私人小汽车的增加,将直接造成市区交
通严重拥堵,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和噪音,使我国的大城市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其他社会问题,如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紧张、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等矛盾日益突出。
(摘编自《人口与发展》)
材料三:另一种情况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都比较晚的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农村不讲究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快,人多地少;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工业基础薄弱甚至是无工业化,或者重复投资一些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单纯为了推进城市化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出现了单从城市人口比重来看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而从综合的社会经济因素来说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都较低。因此,当城市的人口数量超过城市合理的人口容量时,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企业部门就业的增长速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时,就形成了严重的“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出现了诸如城市拥堵不堪、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同时大量城镇人口缺少就业机会,产生大量的城市贫困人口,造成“伪城市化”。如墨西哥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
B.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以每十年超过10%的增幅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现在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城市化水平。
C.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城市化将会呈现发展速度减缓和相对稳定的态势。
D.在同一城市化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 B项,经过计算,1980~1990年这十年的增幅明显小于10%,所以“每十年超过10%的增幅”错误。
[答案] 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城市化又叫城镇化,一般以城市化率为常用测量标准,是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发展目标的历史过程。
B.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高度集中,“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必然伴随产生,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应单纯看城镇人口和国家总人口的比率,还应
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如工业化水平等。
D.墨西哥的前车之鉴告诫我们,城市化要综合考虑就业机会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等因素,不能片面追求城市化发展速度。
[解析] B项,“‘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必然伴随产生”表述不当。“城市过度膨胀病症”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都比较晚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高度集中的城市。
[答案] B
6.综合材料,简要概括怎样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城市过度膨胀病症”。(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原文表述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企业部门就业的增长速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时,就形成了严重的‘城市过度膨胀病症’”,所以要解决城市化中的“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就要解决就业问题和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同时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结合材料可知,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提升城市工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基础设施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管理职能,大力发展城市基础配套建设。
[答案] ①提升城市工业化水平,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②政府应强化管理职能,大力发展城市基础配套建设。③合理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少数大中城市应提高外来人口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