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1,2章)练习1-带答案

第一章、第二章内容练习一

1.Access数据库的类型是

A)层次数据库 B)网状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 D)面向对象数据库

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DBS包括DB和DBMS C)DB包括DBS和DBMS 3. 在关系数据库中,二维表的行称为

A)域 C)关键字 4. 完整性规则不包括

A)实体完整性 C)用户定义完整性

B)参照完整性 D)属性完整性 B)元组 D)属性

B)DBMS包括DB和DBS

D)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5.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谓关系是指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二维表格

D)数据库中各个字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6. 在概念模型中,一个实体集对应于关系模型中的一个____________。 A)元组 B)字段 C)属性 D)关系

7. 关于关系模式的关键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一个关系模式可以有多个主关键字 B.一个关系模式可以有多个候选关键字 C.主关键字可以取空值 D.有一些关系模式没有关键字

8. 关系数据库通过主索引实现了数据的____________。

A)更新完整性 B)域完整性 C)实体完整性 D)参照完整性 9.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每一个属性都是( )。

A.长度不变的 B.不可分解的 C.互相关联的 D.互不相关的

10.已知关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数依赖集合F={A→D,B→C ,E→A },该关系模式的候选码是( )。 A.AB B.BE C.CD D.DE

11.关系模式的候选码可以有1个或多个,而主码有( )。 A.多个 B.0个 C.1个 D.1个或多个

12.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了解决关系数据库中( )的问题而引入的。

A.提高查询速度

B.插入、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 C.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D.结构

13.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两层映象的作用是提高( ) A.数据的一致性 B.数据的独立性

C.数据的完整性 D.操作的可行性

14.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 )

A.元组值不允许空 B.属性值不允许空

C.主码值不允许空 D.外码值不允许空

15.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 A.需要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16.在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中,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应遵循相应原则。对于三个不同实体集和它们之间的一个多对多联系,最少应转换为多少个关系模式?

A.2 B.3 C.4 D.5

17.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______是不正确的。 A.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B. 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 C.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D.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18.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A. 数据存储量太大 B.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 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数据冗余

19.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___。 A.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20.在一个关系中,不能有相同的________。 A.记录 B.属性 C.分量 D.域

21.对某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E-R图是唯一的 B.数据模型是唯一的 C.数据库文件是唯一的 D.以上三个都不是唯一的

22.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