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

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寿光市概况

山东省寿光市是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寿光蔬菜以产业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效益高、产量高、面积大、品质优、品种全而闻名全国。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16个乡镇(街办);一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975个行政村,人口108.2万,耕地141万亩。寿光市先后被山东省和国家确定为粮食、蔬菜、果品、畜牧、水产、棉花综合商品基地县(市);连续八届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4年列全国百强县第49位;在全国百名农业大县中列第三位;94年建成山东省首批小康市,同年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95年4月被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98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农业现代化试点市”;2004年分别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市(县)。寿光市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今年菜博会4月20日开幕至5月7日结束,参观者达到106万多人次。

寿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148年西汉景帝时置县,至1993年8月撤县设市,有2100多年的置县历史。据史书记载,寿光是夏代斟灌国、西周纪国的建国之地。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创造了象形文字;秦皇赢政在次筑台观海;汉武帝曾躬耕于巨淀湖畔;汉武帝时的丞相公

1

孙弘、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千,北魏农学家、世界上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都是寿光人。

寿光市资源丰富。南部地下水源丰沛,土质肥沃;中部是半盐碱地带;北部是盐碱地,地下卤水资源储量40亿立方米,宜盐面积160万公亩,被列为全国3个重点盐业开发区之一;西北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沿海滩涂达45万亩,主要经济鱼类20多种。

寿光市把科技工作摆在全市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了农村科普网络和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当地技术优势,狠抓技术培训。大力普及推广蔬菜优质新品种和先进的蔬菜栽培技术。寿光市先后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46位院士、专家、教授、担任蔬菜种植、花卉栽培、水产养殖、园艺管理、生态农业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顾问。在他们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菜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大棚蔬菜种植新技术。总结出了大棚绿豆瓣、大棚密植香椿、大棚油桃、葡萄、杏、大棚蔬菜立体种植等40多项大棚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新技术、出现了许多年亩产值10万元以上的高效典型和亩产6万多斤的高产典型,如:2000年寒桥镇农民肖安华种植的大棚杏亩收入超过20万元。这些技术很快在全市普及推广,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有利地促进了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蔬菜总产48亿公斤,总收入45亿元。一业兴,百业旺。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寿光经济的全面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93亿元,财政收入1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6元,各类储蓄余额136.9 亿元,农民收入的70%以上来自蔬菜。

2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到寿光考察、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目前,今年到寿光参观考察者就达189多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吴仪、回良玉、李瑞环、李鹏、朱镕基、尉建行、李岚清、、、等100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寿光视察指导工作,并对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科学制定、实施农业区域化发展战略

寿光市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从80年代中期就实施了“强化寿南,开发寿北,提高中间,进军海洋的”农业区域化发展战略。强化寿南:在寿光南部,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生产策略。引导农民围着市场转,跟着价格变,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种植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南部11个乡镇蔬菜面积达到了耕地的80%以上,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区域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新格局。提高中间:在寿光中部地区主要发展粮食、果树、棉花生产,目前,寿光中部已成为寿光的大粮仓,小麦、玉米两季亩产均突破了1000斤,实现了吨粮田,即“双千田”。开发寿北:主要发展盐业生产和海水养殖,目前海水养殖15万亩,发展盐场30万亩,年产食盐260万吨,占全国食盐总产量的1/8,成为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进军海洋:重点发展远洋捕捞,至去年年底发展大马力远洋捕捞鱼船220对,捕捞量36万吨,位居山东省第二位。

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蔬菜产业化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