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报告有关的名词解释

财政报告有关的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的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

2、政府性基金收入 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

3、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是指经营和使用国有财产取得的收入。

4、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是一种强制性的专款专用的财政收入形式,其收入要专项用于政府社会保险计划的开支。

5、地方政府债务 是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债务以及2014年12月31日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中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债务。

6、地方政府债券 是指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7、结转资金 是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年终未执行完毕,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

8、结余资金 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不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作为超收收入直接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部分)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的净结余资金,以及项目执行完毕或者项目不再执行剩余的资金。

9、部门结转结余资金 是指部门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的结转结余,包括本级财政拨入经费,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财政性资金,下级附属单位上缴的、无隶属关系的其他部门单位划转的各类财政资金形成的结转结余,既包括国库集中支付额度结余,也包括已经拨付到部门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财政性资金。

10、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支出 是年终滚存结余的一部分,即当年支出预算受某些因素影响(如由于上级下达专项资金过晚),按项目支出管理要求,尚未完成的支出项目,需转到下年度继续安排和使用的项目支出。

11、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是根据财政部和全国人大预算工委的有关规定要求,参照财政部做法,用本预算年度的超收财力结余设立,专门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收支缺口。该项基金的设立主要是为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保持预算的稳定性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为更好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单设科目,安排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12、预备费 指各级总预算的后备基金,在编制政府预算时

暂时保留一定的后备资金不安排具体用途,待预算执行中批准动用时,再列入指定的预算支出科目。

13、一事一议制度 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取消了乡统筹和改革村提留后,原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

14、部门预算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完整地反映一个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即一个部门在部门预算之外,不得再有其他收支活动。部门预算的特点就是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并实行预算内资金和部门事业收入及其他收支统管,统筹使用。

1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17、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指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引入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