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控制趋势原理 D、组织适应性原理
10.对于主管人员的控制来讲,越将注意力集中于特例,则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反映的是(10、B)
A、控制关键点原理 B、例外原理
C、组织适应性原理 D、直接控制原理
11.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特别注意那些对于根据计划衡量业绩有关键意义的因素。反映的是(11、A )
A、控制关键点原理 B、例外原理
C、组织适应性原理 D、直接控制原理 三、多项选择
1.按照控制作用的环节来分,控制类型有(1、A、B、D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更正控制 D、反馈控制
2.按照采用的手段来分,控制类型有(2、B、C) A、前馈控制 B、直接控制 C、间接控制 D、预先控制
3.按照控制来源来分,控制类型有(3、B、C、D ) A、现场控制 B、正式组织控制 C、群体控制 D、自我控制
4.控制的基本过程是(4、A、C、D) A、确定标准 B、改变标准 C、衡量业绩 D、纠正偏差
5.为了实施有效控制,必须要注意(5、A、B、C、D ) A、控制的目的性 B、控制的及时性 C、控制的经济性 D、控制的客观性等 6.控制的目的是(6、A、B)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考察人员工作情况 D、显示领导权威 7.预算分为(7、A、C、D )
A.经营预算 B.项目预算 C.财务预算 D.投资预算 8.经营比率包括(8、A、B、D )
A.市场占有率 B.投入一产出比率
C.存货周转率 D.相对市场占有率
四、填空
1.控制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是 建立标准 。
2.在组织行为发生过程中就进行控制的方式称为 现场控制 。 3. 反馈控制 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 4.控制的目的一是 维持现状 ,一是 打破现状 。 5.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 确定标准 、 衡量业绩 、 纠正偏差 。
6.按不同的内容可以将预算分为 经营预算 、 投资预算 、 财务预算 三大类。 7.盈亏平衡分析,是根据 销售量 、 成本 和 利润 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
- 31 -
系,对企业盈利情况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8.计划评审技术的核心是 寻找关键线路 。 五、是非判断
1.大部分组织仅仅只需要一种控制系统(错误) 2.衡量业绩是控制活动的唯一目的(错误)
3.对企业的一切业绩都要制定出以实物或以货币来衡量的标准(错误) 4.控制关键点原理与例外原理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点上的异常情况,后者强调点的选择(错误)
八、计算
1.企业计划明年生产某种产品,销售单价为5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250元,预计明年总的固定成本为800万元,若该企业明年欲实现150万元利润,问:①该企业盈亏平衡点应为多少?②该企业为实现利润,应生产并销售多少?
八、案例分析 [弹性时间]
凯西是华盛顿某政府机关办公室的管理人员。最近,她的下属职工们士气低特派员,原因是他们原先实行了弹性工作制,现又恢复了上午8时到下午4时半的传统工作制。
上级批准她的办公室实行弹性时间时,他填重地宣布了弹性时间制度。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半为核心时间,每人必须上班;上午6时到下午6时可由个人自由选择上下班时间补足8小时。她相信职是诚实的并且已经被激励,因此没有制定新的控制系统。
一切工作进行顺利,士气旺盛。两年后,从中会计办公室来了位审计员,调查凯西产职工每人每天工作岗位小时,有两位雇员只要核心时间来工作已达两个月之久。凯西的部门经理看到审计员的报告后,命令凯西的办公室仍恢复一般传统工作制度。凯西非常不安,对她的职员很失望,她认为自己信任的人使压不下了台。
问题:
1.控制系统的制定是否与激励员工士气相对立,为什么?
2.凯西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为什么?
3.凯西的部门经理无视弹性工作时间带来的好处,而要求恢复传统工作制度,是否有道理?
九、分析
A C G I ② ④ ⑥ 4 5 5 5 D F ① 8 7 ⑦ B E H ③ ⑤ 5 5 4 试用时差法找出关键线路图 第十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本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
- 32 -
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其目的一是为了维持现状一是为了打破现状。
2.现场控制:又称为同期控制,是指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的控制,管理者可以在发生重大损失以前及时纠正问题。
3.反馈控制:是最常见的控制类型。是指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是从已执行的计划和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得信息,运用这种信息来评价,纠正今后计划。
4.间接控制:通过预先制定计划和标准形成控制系统对控制对象进行的控制。
5.预算:是指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计划,亦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6.零基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重新排出优先次序,并根据次序重新分配资金和其他资源。
7.盈亏分析:即根据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的盈亏平衡和盈利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又称“量、本、利”分析。
8.计划评审方法(PERT):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矩阵来表示各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关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线路对系统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和控制方法。
六、简答题
1.什么是控制?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是什么?
控制的概念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计划的保证
2.控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确定标准 衡量业绩 纠正偏差
3.有效衡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衡量要与标准直接相关
对样本的衡量必须具有代表性 衡量必须是可靠而且有效的
4.纠正偏差对于管理者而言有哪些行动方案?
立即采取行动 改进实际绩效 修订标准
5.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区别何在?
采用的手段不同 控制方法不同 控制主体不同
6.简述预算的性质
- 33 -
①预算是一种计划;②预算是一种预测;③预算主要是一种控制手段。
7.零基预算的程序是什么?
①建立起考核的目标体系;②审查预算时,将所有过去的活动当作重新开始;③确定必要项目,并根据目标排出优先次序;④编制预算。
8.简述计划评审技术的特点。
①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原理;
②能找出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 ③能有效地对工作进度进行控制; ④能为选择最优方案创造条件; ⑤项目越复杂,优点越显著。
七、论述题
1.试论控制的基本过程及有效控制 (1)确定标准 衡量业绩 纠正偏差
(2)控制的目的性 控制的及时性 控制的经济性 控制的客观性
2.论述建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组织适宜性原理 控制关键点的原理 例外原理 控制趋势原理 直接控制原理 八、计算 1.①
九、分析
BDFH是关键线路
十、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创新与创新管理
一、填空
1.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基本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__适度的维持_与__适度的创新_的组合. 2.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虑,可将其分为_局部创新_和_整体创新_. 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_消极防御型创新__与_积极攻击型创新__.
- 34 -
4.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_系统初建期的创新_与_运行中的创新_ 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_自发创新_与__有组织的创新__
6.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结果的_不确定性(或风险性)_,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的进行创新.
7.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_以及_产品的创新_.
8.成功的创新要经历_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_几个阶段的努力. 9.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_生产工艺 和 生产过程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10.要素创新包括_材料设备创新_和_手段创新_两方面 11.__ 产权制度_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1 B ) A 组织 B创新 C控制 D领导 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2 CD)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
D 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3.产品创新(3 ABCD)
A 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B 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 C 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
D 往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 4.经营制度确定了(4 ABCD)
A 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 B 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 C 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其增值
D 谁来向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以及负何种责任
5.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5 BCD) A 一般来说,一定的经营制度决定相应的产权制度
B 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进行调整 C 在经营制度不变时,具体的管理规则和方法也可以不断改进
D 管理制度的改进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要求经营制度作相应的调整 6.就系统的外部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主要有(6 ABCD) A 技术的变化 B 人口的变化
C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D 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 7.关于机构说法正确的是(7 BCD) A 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的问题 B 它与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关
C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纵向分工问题,即所谓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D 组织机构完全相同,但机构之间的关系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式 8.下列属于环境创新的是(8 ABD)
A 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