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 简答题详细解答

by royukirin

西方经济学 分析解答题答案概述(期末复习题)

1、 根据需求弹性理论画图分析并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含义?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2、讨论下列问题:

有人説,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有人説,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歉收以后农产品价格上升,收入会增加;对两种评论,你如何评价?

农产品需求弹性小于1,涨价收入增加,降价收入减少,所以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

一般从供给理论和弹性理论两个方面做答:

1、气候不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总供给将减少,根据供给理论,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形成新的均衡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下降.

2、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般在短期内,相对而言,把农产品看成是缺乏弹性的,根据弹性理论,价格上升对需求量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基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这个前提,农民收入将会增加.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了解总结的回答.至于具体的分析过程及相应的专业名词,可参考经济学教材,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一般经济学教材都会有讲解.

3、 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

以解释。

-1-

西方经济学 简答题详细解答

by royukirin

4、 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就是再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满足最大的效用的点 因此在消费预算线一定情况下,无差异曲线越往外,效用越大

当然,如果相交的话,说明效用还有提高的空间 如果,相离,说明这种效用达不到 因此只有相切最合适

即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

预算线表明价格之比 无差异曲线表明边际效用之比或边际替代率

因此就说明消费者在价格之比=边际效用之比=边际替代率之比达到均衡

三条U曲线为不同的三条无差异曲线。斜线为消费预算线。

当U为U1时,因为无差异曲线右上的部分表示的效用大于无差异曲线上的效用,所以,线段CD之间的部分表示此时的效用要大于U1线上的效用,即可达到的效用要优于U1的效用。此时会沿着ab线段从CD点向CD之间移动,直到与另一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此时若想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U3,因为预算线AB的限制,无法实现,所以消费将固定在点E上,即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也就是达到了均衡的状态。

5、 假设某市政府通过调查发现本市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为5000元,其中食物支

出平均为2000元,政府通过有关研究认为在目前物价情况下,普通家庭食物支出应达到2500元较为合理,于是决定给予家庭相应的食物补贴,但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方案是直接提供相当于500元的食物,另一种方案是提供500元现金。请从消费者均衡角度来帮助政府分析两种政策的效果。

-2-

西方经济学 简答题详细解答

by royukirin

6、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递减的?其理论基础是什

么?

7、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

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Ⅱ阶段?

2)在第Ⅱ阶段,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8、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分析生产者均衡问题。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在一起,就必有等成本曲线与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这个切点,等产量曲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曲线的斜率。

1.如果等产量曲线在等成本曲线的上方,既不与等成本曲线相交,也不与等成本曲线相切,这表明这条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因为厂商利用既定成本只能购买到位于等成本曲线下或等成本曲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组合。

2.如果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交,虽然两个交点所代表的产量相等,但无法确定生产要素的组合点;二则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不等,即厂商不可能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不断用方劳动去代替资本,或用资本代替劳动。如果任意确定一种组合方式的选择,就可能造成某种要素资源的浪费,或效率的降低。

3.只有当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与E点时,即只有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并实现了产量最大化。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反映了两要素在生产中的替代比率,要素的价格比例反映了两要素在购买过程中的替代比率。所以,只要两者不等,厂商总可以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两要素的组合,使总产量得到均衡。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