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解析:北魏实行均田制,加强对天下田亩赋税的管理,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豪强地主隐瞒赋税,故A项正确;吏治腐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B项错误;排斥汉族地主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拒绝移风易俗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A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对于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实行均田制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迁都洛阳
D.鲜卑族采用汉族姓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应该从经济这个角度来考虑,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令,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A项正确;B、C、D三项都有利于加速鲜卑族封建化,但没有起到决定作用。
答案:A
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 ) A.整顿吏治 C.迁都洛阳
B.推行均田制 D.提倡与汉族通婚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平城守旧势力强大,洛阳是中原政治、经济中心,迁都洛阳便于深入地学习汉族文化,推行改革。
答案:C
4.公元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 B.摒弃鲜卑族的陋习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D.借汉化巩固统治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加速民族融合,缓和阶级矛盾,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解析:本题主要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的理解。A项说法错误,采用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而不能说是消除;B项说法错误,说法太过绝对;C项说法错误,迁都洛阳适应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发展需要。所以选D项。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恨其姓名殊为重复”可以看出两者的矛盾,于是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第(2)问,首先明确孝文帝把太子废为庶人,其次分析出孝文帝的坚决态度。第(3)问,从材料三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对唐朝的影响是有利于唐朝的统一。
答案:(1)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7.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 ,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 ,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 ,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材料三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
(3)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和“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得出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正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它们分别为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思想动力和制度保证。第二小问“目的”,改革的目的必然是更好地维护和巩固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得出改革前期不自觉,而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自觉汉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全面汉化改革”“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得出,这是北魏鲜卑政权在全面汉化和汇通南北。第(3)问第一小问“不同”,材料二是肯定的角度,材料三则是批判的角度。第二小问因为评价者的立场,研究的方法、角度以及历史的时代变迁都造成了这种差异。
答案:(1)条件:民族意识觉醒,中央集权力量加强。 目的:巩固北魏统治。
(2)特点:自觉汉化;全面汉化;汇通南北。
(3)不同:材料二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材料三作者对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改革是北魏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因素:评价者的立场;研究的方法、角度;历史的时代变迁等。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