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第六版)

该公司的管理者所持有的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倾向于哪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A X理论 B Y理论 C Z理论 D 社会人

17.某地新建一日用化工厂,当人们问及该厂厂长如何经营时,该厂长毫不犹豫地说:“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只要作廉物美,还怕卖不出去?”对该厂长的讲话应作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该厂长的话很有道理

B.该厂长的话反映了他的生产导向性,最终会害了这个厂

C.该厂长的话反映了他的营销导向性,最终会造福这个厂

D.该厂长的话反映了他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18.某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每月均对工程师们的工作进行分等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报酬挂钩。这样做最有可____________________

A获得高等级的优秀工程师们会再接再厉,而等级低的则会努力改进工作以求提高

B优秀工程师由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产生跳槽思想,差一些的则仍会留在企业

C对这种严格控制,工程师们很有意见,致使今后工作难以分配

D差一些的工程师,由于面子过不去而另谋职业出走,结果只留下优秀的工程师

19.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

- 5 -

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20.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二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 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三)简答题

1. 1.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

2.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

3.简述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原则。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

5.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

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

6.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7.简述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 8.简述ERP思想的主要内容。 9.新经济时代,管理出现了哪些新的原则?

10.学习型组织有何标准?

(四)问答题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 1.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3.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

4.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

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

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CE 5.D 6.A 7.B 8.D 9.A 10.ABCD 11.ABCE 12.D 13.A 14.B 15.C 16.B 17.B 18.B 19.B 20.B

(三)简答题

1. ⑴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⑵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⑶对工人

- 6 -

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⑷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⑸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2. ⑴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⑵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⑶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⑷把工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对人的认识片面。

3. 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4.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⑴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⑵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5. ⑴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该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⑵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⑶实行个人负责制;⑷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⑸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⑹长期评价和稳步提升。

6. x理论指⑴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方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⑶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工作。

y理论指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于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理论来看待个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7.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工作。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 7 -

8.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⑵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⑶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9 ⑴对等的知识联网;⑵集成的过程;⑶对话式工作;⑷人类的时间与计时;⑸建立虚拟企业和动态团队。

10 ⑴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⑵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⑶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⑷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四)问答题

1.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⑴顺“道”;⑵重人;⑶人和;⑷守信;⑸利器;⑹求实;⑺对策;⑻节俭;⑼法治。

2. ⑴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①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②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③使劳动简化,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⑵巴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个好处。他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 ㈠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

景。⑴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⑵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⑶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⑷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㈡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质改革。⑴第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⑵第二阶段,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⑶第三阶段,以理顺产权关系,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㈢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⑴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⑵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⑶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⑷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⑸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

4. 人类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表现出如下特征⑴信息化;⑵网络化;⑶知识化;⑷全球化。 新经济时代的上述特点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管理,使企业管理正在朝着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⑴管理思想创新;⑵管理原则创新;⑶经营目标创新;⑷经营战略创新;⑸生产系统创新;⑹企业组织创新。

5. 图见P62,从图中可以看出,⑴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⑵科学调查和分析是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⑶厄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即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

- 8 -

6.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7.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为⑴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为评价标准;⑵使衡量各项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⑶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⑷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数量方法及管理手段。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为⑴管理就是决策;⑵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第三部分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关键名词:管理原理、系统、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权利、责任原理、效益、效益原理、伦理、伦理原理 二、习题

(一)选择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客观性 B.集合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E.稳

定性

2.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C.相关性

3.责任原理要求________________。 A.权利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D.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利,以激发积极性

E.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4.________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C.实时责任 D.事后责任

9.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10.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_________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 A.权限、利益、能力 B.职责、权限、利益 C.职责、权限、能力 D.职责、利益、能力 11.系统原理的要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A.整体性原理 B.动态性原理

A.集合性 B.层次性 长期效益之间有 ___________。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C. 开发性原理 D.环境适应性D.效用 原理 5.________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

E.综合性原理

一种比例关系。 12.“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A.效益 B.效果 C.效率 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 D.效用

6.伦理具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性

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各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三)简答题

1. 1.简要分析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2.简述研究管理原理有何意义。 3.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A.非强制性 B.非官方性 C.普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D.扬善性

7.下面哪些不是人本管理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 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B.人是“经纪人”,所以是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让他为企业卖力 C.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D.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E.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对此管理者要给以压制

8.职责界限要清楚,一般来说,在生产第一线的,应负哪些责任_______________。

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4. 系统原理有何要点?

- 9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