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综合素质训练-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小故事 精品

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小故事

下面这些姓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常见姓氏。

全国也有不少人以它们为姓,甚至还有人把它们当做百家姓的代称,与它们有关的故事或传说也经常可以见到。

在有关故事中,有些还与它们所表示的姓氏无关。

比如一个关于\赵钱孙李的传说,是说从前在苏州一带有一个教书先生,有次正因一个姓李的有钱人生气,又碰巧有学生让他讲赵钱孙李是什么意思。 他便没好地讲道这赵吗,就是咱苏州话中所说的精赵,意思是放肆。 钱就是铜钱的钱字,孙就是小猢狲的孙字,李就是张三李四的李字。 学生问这几个字要是倒着连在一起讲,能讲通吗?老师说当然能讲通。 也就是姓李的小猢狲,有了几个臭铜钱就精赵起来了。

显然,这样的故事里,赵钱孙李的含义已经溢出了它的姓氏本身之外,成为民间的一种文化象征了。

此外还有一个与赵钱孙李有关的谜语,说天下第一家,出门先用它,人人说它小,三月开白花,谜底也是赵钱孙李。

由上可见,本来是姓氏的赵钱孙李而不再被当做姓氏,也不再是姓氏的代称。 仅仅当做调侃的对象对待,反映了我国民俗文化内容的广泛和语言文化的丰富。

但另一方面,还有一种与此不同的情况。

就是百家姓三个字既是我国姓氏的总称,但它们同时又都是姓氏。 首先。

关于百这个姓氏,相传是春秋时期秦国名人百里奚的后代。 百里奚曾经是虞国的贵族,在虞国被晋国灭亡后沦为战俘。 成为一个叫晋伯的人的家奴。

后来,晋伯因事出使秦国,他也跟随;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见到秦国的君主秦穆公,深受赏识被用五张羊皮换了自由身,留在秦国辅佐秦穆公,后来官至大夫。

人称五羊大夫。

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便有人姓百,或者姓百里。

据史书记载,先秦思想家列御寇有个叫百丰的学生,汉代有个官吏叫百政,明代有担任千户官职的百恭、百通,都是在历知名的百姓人。

另外,唐代的高丽人中有人姓百,现在的北京一带仍然有人以百为姓,说明百作为姓氏,从古到今都有人使用。

像百一样,从古到今也都有人姓家,但家姓的来源另有传说。

相传,家姓是周幽王太宰家伯的后代,历曾先后有人知名于今西安、河北、四川等地,在汉代还有一个叫家君的人发明了弹棋游戏献给当时的汉成帝,被赏赐许多财物。

另一位叫家进的人知名于宋代,曾考中进士。 他的祖籍在今四川峨眉一带。 那里也是历家姓人最为集中的地方。

而在当代,人口普查中在上海发现了姓家的人。 所以说,家姓也是一个从古到今都有人使用的姓氏。 至于姓姓,则比较罕见。 它主要出自春秋时期的蔡国。

据有关姓氏书记载,蔡国公爵的后代中有人名叫公孙姓,公孙姓的后代在后来便有人姓姓。

历,姓姓的人还有代表人物汉代的大商人姓伟,祖籍在现在的山东淄博一带,家产5000万;又有宋代县令姓益恭、明代贡士姓秉恭等人。

至于当代,在浙江上虞、山西大同、河北蔚县等地也有姓这一姓氏的人。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我们常说的赵钱孙李百家姓,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是姓氏的可以不再是姓氏,是姓氏代称的可以变成真正的姓氏,我们的百家姓文化就是这样奇妙!

中国姓氏文化小故事百家姓与炎黄二帝

从上述所举关于百家姓的几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各有渊源,各有传说,彼此之间几乎没有联系。 那么,它们真的没有联系吗?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按照我国的传统观点,姓与姓之间不仅有联系,而且还有共同的渊源,这一

渊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

当然,关于炎黄二帝与姓氏来源的关系,其实是说来话长了,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首先,炎黄二帝其实都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他们所领导的部落集团及其后代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

现在的中国人都自诩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共认他们是中华人文初祖。 其实,除他们以外。

历代还相传上古时有女娲氏、燧人氏、伏羲氏、蚩尤氏、少吴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等氏族首领。 他们实际上也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没有像炎黄二帝那样获得广泛认同,人们仍然自称是炎黄子孙。

如今,如果提到炎黄二帝,人们想到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他们实际上都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都被以不同形式加以纪念。 如在河南郑州市黄河南岸的黄河游览区,就坐落着炎黄二帝的大型塑像。 塑像依山而建。 高106米。

分别用红色和黄色花岗岩建造。

塑像表面犹如自然风化的效果,内部建有展厅,分天象、渔猎、农牧、百草、石器、陶器、冶炼、兵器、科技、文化等展馆,系统展现了他们二人开拓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辉历程。

同样,在上海,一个资料说也在筹建炎黄文化城,其主体建筑炎黄站立金像高55米,二人交臂携手,组成人字结构,托起苍穹。

其中炎帝手持五谷穗,黄帝手握图书宝卷,共同凝视着神州大地。 当朝霞满天、天地交融之时,他们金光万丈,神采飞扬,给民族以希望与力量;当晚霞西陲、万家灯火之时,他们又流光溢彩,祥瑞蔼蔼,给民族以振奋与护佑。

另外,在河南新郑市,作为炎黄二帝中黄帝的故里,也扩建了面积达3000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