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像资料等,结合本课插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896年春,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的民族危机,谭嗣同有感于国事,写下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诗句。这首诗不仅流露了谭嗣同热爱人民的博大胸怀,更充分地表现出中国文人所特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作为一个顶天立地伟丈夫的维新志士,谭嗣同为什么会牺牲?以他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到底有没有找到救国之路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感受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二、新课讲授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讲解:结合教材第28页文字,解释“公车”一词的含义,提出问题:公车上书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它发生于何时何地,代表人物有哪些?又有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出现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改变旧体制。时间:1898年春。地点:北京。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内容: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2.教师讲解: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提出问题:在公车上书之后,维新派采取了哪些途径继续宣传维新思想?其中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个报刊?

学生回答:途径: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如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

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百日维新

1.教师讲解: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推动了人们觉醒,激发民众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为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获知此事的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深感担忧,于是上书光绪帝。光绪帝为其感动,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事宜。提出问题:光绪帝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支持变法呢?

学生回答:光绪帝希望巩固封建统治,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光绪帝自身的爱国保国、抵制列强侵略的情感。

2.师生总结: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文字,以表格形式归纳百日维新的内容。提出问题:由表格看出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政治 变 经内 文容 化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法 济 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学生回答: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教师讲解:戊戌变法要学西方,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支持。但它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破坏。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4.师生探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戊戌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为什么还会失败?维新变法的失败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学生回答:原因:顽固派力量强大,掌握实权。维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群众的支持。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挽救民族危亡,不触动封建根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教师点拨:资产阶级唯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才有可能救中国。 5.教师提问: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三、课堂总结

1898年,短短3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石,转瞬即逝了。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20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梁启超语)。失败会换取教训,一百多年后,回首戊戌变法,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用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们!

板书设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