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名词解释

地理坐标系

经圈: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形成的圆。 纬线:垂直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形成的圆。 地理坐标系:

横轴:赤道(天然的)

纵轴:本初子午线(人为确定的)

原点:为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大西洋几内亚湾。

本初子午线:1884年,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全世界通用的本初子午线。 纬度(线面角):某地地面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经度(面面角):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夹角,称为本地经度。

度量:通常在赤道上度量,东西经各分180°。如果在赤道上度量,经度不仅有全球共用的起算面,而且还有全球共用的起算点。 地理坐标(φ,λ):一地的经度和纬度相结合,叫做该地的地理坐标。纬度(φ);经度(λ)。

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1. 天体: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星际物质、射线源、红外源、行星、矮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2.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恒星的明暗程度称为视亮度,简称为亮度。视星等。

恒星的发光本领称为光度。绝对星等。恒星的发光本领与视亮度和距离有关。 恒星不恒

恒星的自转:较差自转,如太阳赤道区自转一圈要25天;纬度80°的地方,转一圈则要35天。

恒星的自行:把恒星空间运动速度分成两个分量,一个沿视线方向,叫视向速度;一个和视线垂直,叫切向速度(恒星的自行)。

视向速度可以利用恒星光谱的多普勒频移测出,切向运动可由恒星相对于背景恒星的运动测出来。

星云:没有明显边界的云雾状气体尘埃云。大多数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0-1000倍。成分与恒星相似,以氢和氦为主,其次是碳、氧、氟、镁、钾、钠、钙、铁等。 天体系统从小到大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天文学家通常把暂时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所包含的星系的总体,称为总星系。

银河系

银河系:银河系是以银河命名的天体体系;是聚集在银河中的恒星所构成的天体体系。银河系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银河。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旋涡星系,形成环行的光带,是恒星(90%)和星际物质(10%)的巨大聚集体。

太阳系

太阳,中心天体,占太阳系质量的99.87%;

八大行星,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矮行星,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指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

太阳的结构:从中心到边缘可以把太阳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太阳大气(光 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几个部分。

黑子:扰动太阳的明显标志(太阳光球层上的暗色斑点,大约4500K;其盛衰以11年为周期,出现在太阳表面5°-25°的范围;有关研究表明与洪水周期、厄尔尼诺现象周期统一。 耀斑: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对地球的影响最强烈(色球爆发,是太阳大气极小区域发生的爆发性能量释放现象,表现为日面上局部区域的突然增亮。

太阳风:日冕层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太阳的引力较小。在高温下,粒子的动能很大,足以使其摆脱太阳的引力不断地向外膨胀,热电离的气体粒子以高速度向外流出就形成了太阳风。 光斑:光球上明亮的斑点,常出现在日轮的边缘。

日珥:从色球不断喷射出来的火焰状物质,出现在太阳圈面的边缘,与色球相连接,肉眼只有在日全食时可见。

磁暴:太阳高能离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干扰,犹如地球磁场突然卷起一场风暴,称为磁暴。产 生极光。

2. 行星

太阳系的行星以地球轨道为界,分为地内行星(Inferior planets,水、金)和地外行星(Superior planets);

太阳系的行星以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内行星(Inner planets,水、金、地、火)和外行星(Outer planets);

根据行星的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可将行星分为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和类木行星,类木行星又分为巨行星(木、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的共同特征:共面性(黄道面)、近圆性、同向性。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从太阳的周年运动中发现的。太阳周年运动表现为太阳在黄道星座间位置的移动。

夜半中星所在的星座位置:春分:室女座夏至:人马座秋分:双鱼座冬至:双子座

黄赤交角:是视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范围(回归线),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的根本原因。

太阳周年运动过程表现为相对于天赤道距离的变化:太阳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四季的递变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移动:两半球冬夏半年相互替代;四季变化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变化;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趋向齐平,极昼和极夜地区缩小;太阳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则反之。

天文学上四季的划分:我国强调天文特征,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止,以二分二至为四仲;西方侧重气候季节,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点。 地球公转周期

恒星年:以恒星为参考点,无明显自行,365.256 4日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每年西移50 .29? ,小于恒星年,365.242 2日 近点年:以近日点为参考点,每年东移11”,大于恒星年,365.259 6日

交点年:以黄白交点为参考点,每年西移19.4° ,小于恒星年, 346.620 0日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最主要的两种运动方式,对于地球环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昼夜更替;

?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 五带的划分

(1)地球自转的证据

地面的重力加速度赤道处最小,两极最大

?落体偏东、傅科摆实验(傅科摆不是一般的证明地球的自转,而是具体地证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天球周日运动绕地轴旋转。 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天体的周日圈

恒星日:同一恒星(或春分点)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时间,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有细微 差别),23小时56 分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24小时00 分 太阴日: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24小时50 分

三、历法

三个计量时间的自然单位:年、月和日。 年指回归年(365.2422 日),是季节变化的周期; 月指朔望月(29.5306 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 日指太阳日(严格地说是平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注意:它们之间并没有最大的公约数。三者之中,日是历法的基本单位,必须保持 完整,不被分割。

所谓历法,就是协调这三种时间单位的方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编历原则

? 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 ? 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

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完整的日数,能够等于朔望月的只能是平均历月,而不是每个历月;等于回归年的是平均历年,而不是每个历年。历月须有大小之分;历年有平闰之别。 太阴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的关系; 太阳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的关系; 阴阳历:侧重阴历兼顾阳历。 阴历编历原则

平均历月=朔望月;

平均历年=朔望月×12 。 优点:每一日代表一定的月相 缺点:12个朔望月是354.367 2日,比回归年短10.875 0 日。由于这一差值,阴历的月序没有

季节意义,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17年便冬夏完全颠倒) 阴阳历

阴历成分:历月体现月相循环,以朔望安排大小月

阳历成分:以回归年相当的朔望月数安排平年闰年?平均历年接近回归年 平均历月=朔望月(与阴历同);

平均历年=12.368 3朔望月=回归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