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常态下浙江专业市场推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对策探讨
作者:黄海蓉 陈静 Adolf K Y Ng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8期
内容摘要:浙江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但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传统产业集群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越来越大,更面临诸多的市场困境,专业市场必须主动出击,做出适应性的新调整、新变革,才能有效助推周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发展。 关键词:专业市场 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新常态下的传统产业集群压力:转型升级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相辅相成,共荣共长。比如,著名的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通过集合海量的市场需求,对周边产业集群提供“低价高量”传送带,刺激周边块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周边地区也延伸形成了与义乌市场联系紧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是随着全球经济放缓,新常态下,浙江传统产业集群遭遇到了转型升级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出口看,新常态下全球总需求不振,加上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限制措施呈扩大态势,浙江传统产业集群所依赖的出口贸易面临严峻挑战。从生产能力看,新常态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化解产能过剩成为重要的工作和任务,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不可避免。从劳动力要素看,新常态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增高也逐年显现,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必须寻求劳动力要素以外的规模驱动力增长点。从市场竞争特点看,新常态下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过渡,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必须要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寻求新的竞争优势。从资源环境约束看,新常态下环境承载能力逼近上限,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土地成本、环境补偿成本等将持续高位运行,浙江传统产业集群面临的环境约束也越来越明显。从宏观调控看,新常态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开始递减,化解产能过剩的压力逐渐增大,浙江传统产业集群面临的宏观调控环境压力明显。
因此,作为传统产业集群“引擎”的浙江专业市场如何主动出击适应新常态,助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现状特点:市场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以浙江最具特色的义乌饰品产业集群为例,深入分析浙江产业集群的特点及所面临的市场困境。义乌饰品产业集群大小企业数量众多,行业整体庞大,共有8000余家企业。生产的饰品主要以仿首饰为主,出口额占到我国仿首饰总出口额的70%。在专业市场内,饰品区域也一直是义乌小商品市场中交易最为活跃的区块,总计3000多个摊位将80万种饰品出口行销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200亿人民币。借助义乌市场优势,义乌饰品已经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但同时也折射出浙江传统产业集群遭遇的市场困境,具体分析如下: (一)严重的市场依赖与有限的利润空间
和其他产业集群一样,义乌饰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依赖十分严重,饰品70%的出口依赖外商来市场直接下单采购或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除新光等几家大型企业有自主外销能力外,绝大多数没有主动开拓国际市场。义乌市场又几乎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商品的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单一的依赖专业市场的出口方式致使生产企业的获利空间有限,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或是采购方所攫取。新常态下,产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亟需拓展原有的市场边界,寻求利润新增长点。 (二)堪忧的产品安全与渐弱的竞争能力
义乌饰品产业存在较大的原料安全问题,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标准以限制含铅成分的合金在饰品上的应用。但是,在义乌市场中只有不到2%的经营户能够提供原材料的检测报告。根本原因在于饰品生产企业片面追求饰品的外观造型,对国外相关检测标准却了解很少,忽视了有害物质的控制和产品质量监督。因此,义乌饰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击的风险很大。浙江其他传统产业集群如五金、服装、皮革等也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义乌市场各种商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各种产品标准认证率通过低。 (三)落后的创新水平与恶意的同质竞争
义乌市场带动发展周边的传统产业集群的制造方式具有明显的“前店后厂”特色,以“作坊式”操作为主,产品总体技术水平和创新水平落后。比如饰品行业,从制造工业上看,受生产设备所限,大多企业的镶嵌工艺以及点钻工艺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从产品设计上看,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拥有先进的设计师团队,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设计师。普遍较低的制造工艺和设计能力,直接导致义乌市场中大多数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可替代性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大多数企业只做加工或做贴牌,有的则是热衷于模仿甚至是抄袭市场上的畅销款式,自主品牌意识淡漠。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受到压制,形成产品雷同且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的尴尬局面,最后只能依靠不断压价来相互竞争,因此造成了在专业市场上出现产品相似度高、恶意竞争严重的现象。 专业市场助推集群升级的对策建议:主动出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浙江传统产业集群遭遇的市场困境可以从专业市场中寻求答案。传统产业集群需要转型升级,专业市场也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主动出击,适应新常态甚至引领新常态。 (一)严格市场标准、锻造市场品牌,让品质保证成为一种常态
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同质化恶意竞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浙江专业市场应该主动出击,通过建立严格的市场机制从而倒逼周边的传统产业集群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
一方面,要严格市场准入标准。浙江专业市场以及周边产业集群的产品种类众多,为了降低具体的执行操作难度,具体标准可以参考不同行业的国家标准来确定准入制度。但同时为了规范化并统一认识,可以推出“XX市场”标识认证体系。专业市场内的所有经营户的产品只要达到市场严格的准入标准进入XX市场,就可以在店铺LOGO中打入“XX市场”标记。这样,迫使传统产业集群想尽办法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从而实现转型升级。但要严格执行“XX市场”标识制度。“XX市场” 标识的商品可以不是最高品质的产品,但至少是如实描述的商品。“XX市场”标识的产品的经营户必须是诚实商家。一旦发现“品货不一”,则取消标识甚至驱逐出专业市场。通过这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使质量意识和诚信经营成为一种常态。 另一方面,要倾心锻造市场品牌。要在专业市场中打造“品牌馆”,把专业市场建设成为一个品牌营销平台。通过建立“品牌立市、品牌兴市”的理念,增强专业市场经营户的品牌意识,从而带动周边传统产业集群建立和维护其各自的品牌,让品牌意识成为一种常态。市场还可以对入驻“品牌馆”的中小企业或经营户可以给予适当的扶持政策、对“品牌馆”的优秀企业或经营户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等措施鼓励和刺激相关企业注册自己的商标、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品牌。对于专业市场周边的传统产业集群而言,其中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不仅可以在专业市场中有一个独属于自己品牌的小平台,更能凭借过硬的“XX市场”标识,在当前出口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推广电子商务、挖掘市场指数,让信息畅通成为一种常态
从“坐商”转变成“行商”是突破传统销售渠道、争取更多商机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浙江传统产业集群中很多实力有限的普通企业而言,“走出去”的成本太高,解决问题的最经济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电子商务。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消费已成趋势,集群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义乌购”、“诚信通”、“阿里巴巴”、“速卖通”等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并扩展业务。但目前浙江专业市场中的商户对网络营销的认知参差不齐,部分商户缺乏主动开展电子商务的意识和习惯,很多市场经营户所谓的“电子商务”还仅局限于一个公司网页和几件简单的商品介绍,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销售天差地别,更缺乏高水平、稳定的电商人才处理线上线下融合的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因此,专业市场应该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加强系统性的电商培训,为经营户培训网络销售管理人员,积极推广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