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液,5天左右,再施用80%戊唑醇6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0倍液,之后正常管理。 7.葡萄白粉病
1834年,Schweinitz先生第一次描述了北美洲葡萄上的白粉病。1845年之前,葡萄白粉病在美洲葡萄上危害很轻;1845年,英国的一位园艺工作者在英格兰的Margate首次发现,是欧洲第一次发现;1847年,法国首次记录这种病害,并且当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之后葡萄白粉病在法国造成不小的麻烦,损失巨大,其中1854年的损失了80%。从此,葡萄白粉病成为声名狼藉的重大病害。
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数的葡萄种植区都能找到葡萄白粉病,甚至在热带地区也有葡萄白粉病的危害。如果葡萄白粉病防治不力,影响葡萄的生长、产量、品质,受害的枝条不能安全越冬。
在我国,葡萄白粉病普遍存在,很多葡萄种植区都有白粉病,但总体上雨水比较多的地区发病少、比较轻,雨水比较少的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河北北部的干旱区等)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并且,葡萄白粉病是设施葡萄栽培的重要病害,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避雨栽培及其它设施栽培的面积扩大,白粉病成为这些葡萄园的重要病害。 7.1症状
请见有关资料介绍和照片或登陆 百汇葡萄植保网www.buyewaygrape.cn。 7.2病原菌
请见有关资料介绍和照片或登陆 百汇葡萄植保网www.buyewaygrape.cn。 7.3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 7.3.1病原越冬
葡萄白粉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被害组织上的闭囊壳也是病菌重要的越冬形态;在保护地或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被害组织上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以越冬,也成为重要的病菌来源
第2年春天芽开始萌动后,菌丝体就可以产生分生孢子,闭囊壳就可以产生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借助风和昆虫传播到刚发芽的幼嫩组织上,如果条件合适,分生孢子就可以萌发,侵入到寄主使葡萄得病,出现第一批感病新梢(病叶、病枝条)。对于芽鳞间有菌丝体越冬的,芽开始活动或生长时,病菌也活动,生长,发芽后即在为病芽、病梢,然后产生分生孢子再传播,危害。 7.3.2气象条件与病害
温度 : 在4-7℃时,分生孢就可以萌发,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28℃;25℃,分生孢子5个小时可以萌发,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高温度为35℃,20-27℃是病害发展的最合适温度;6-32℃,病菌菌丝可以生长;在23-30℃条件下,病菌从侵入到产生分生孢子需要5-6天,而在7℃条件下需要32天;据报道是,36℃下,10小时可以杀死分生孢子,39℃条件下,杀死分生孢子需要6小时。
湿度:相对湿度不是分生孢子萌发的限制因素,相对湿度比较低时(20%),也可以萌发;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适宜相对湿度为40%-100%;相对湿度对葡萄白粉病的影响表现在分生孢子产生数量上,据报道,24小时内,相对湿度为30%-40%、60%-70%、90%-100%时,产生分生孢子的数量分别是2、3、4-5个。
水:水的存在对白粉病发生不利,因为水份会造成分生孢吸水破裂,不能萌发。
雨:雨水对白粉病发生不利,因为雨水会冲刷掉分生孢子,破坏表面的病菌菌丝、造成分生孢子吸水破裂。
光:寡光照(低光照)、散光,对白粉病发生有利,强光照对白粉病发生不利。有研究表明,在散光条件下,(其它条件相同)47%分生孢子萌发,而强光条件下萌发率只有16%。
- 20 -
7.3.3侵染循环
芽鳞间菌丝体——病芽 分生孢子 被害组织内菌丝体——分生孢子 绿色组织 越冬 闭囊壳——子囊孢子 菌丝和分生孢子(热带地区) 闭囊壳
7.3.4白粉病的流行规律
越冬菌源是白粉病流行的基础条件。病菌数量,决定是否能够流行
水和湿度是白粉病流行的限制因素。没有水,是白粉病流行的条件。所以,雨水少的干旱地区,设施栽培的葡萄,最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生长季节干旱的葡萄种植区,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于雨水中等的葡萄种植区,遇到干旱年份,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机会就大;生长季节雨水多的地区,白粉病不宜发生和流行。 7.4防治方法
1.减少越冬病原菌的数量,是防治白粉病、控制白粉病危害的基础。
包括三方面的措施:第一,田间卫生,也就是病组织(枝条、叶、果穗、卷须)的清理;第二,发芽前、发芽后的防治措施,杀灭越冬菌原;第三,处理病芽、病梢,就是结合田间操作,去除病芽、病梢。
2.开花前后,结合其它病虫害的防治,施用药剂,控制白粉病流行的病菌数量。在有利于白粉病发生的地区(或设施栽培葡萄园),开花前、后是控制白粉病流行的关键时期,应施用药剂控制白粉病病菌的数量。
3.果实生长的中后期,对田间白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当白粉病发生比较普遍,或可能对生产造成影响时,施用药剂,控制危害。 7.5防治白粉病的优秀药剂
7.5.1硫制剂:包括石硫合剂、硫磺粉剂、硫胶悬剂,硫WG、多硫化钡等,利用硫原子和硫原子氧化物杀菌。硫制剂有内吸性,但对葡萄白粉病有优异的治疗效果,是防治葡萄白粉病的基础药剂。
硫制剂防治葡萄白粉病的优势:对葡萄白粉病有优异的治疗效果、没有抗性、成本低、对环境没有危害或潜在威胁。
硫制剂防治葡萄白粉病存在的问题:受温度限制,低于18℃无效,高于30℃易产生药害、干燥的条件药效好、湿润的条件药效差。 7.5.2其它保护剂
50%保倍水分散粒剂:1)3000-4000倍液,杀菌谱广,持效时间长,兼治其它病害。2)78%科博,目前较好的保护性杀菌剂。施用600-900倍液。在病害的关键期,如封穗前后,施用2-3次,间隔10天左右1次。3)42%喷富露,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安全性好,花前花后小幼果期均可施用,一般用600-800倍液。
葡萄白粉病的治疗剂:1)10%美铵水剂,600-800倍液,对白粉病防治效果优异,对葡萄安全性好、对果面没有污染、分解快、但持效期短,一般5天左右 需要重新施用;2)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花后幼果期施用,用于炭疽病、白腐病等的综合防治,对幼果安全,不会抑制生长。3)22.2%戴挫霉或97%抑霉唑,是白粉病的特效药剂,对葡萄安全, 22.2%戴挫霉1000-1500倍液(97%抑霉唑4000倍液)。4)12.5%氟环唑悬浮剂,3000-3500倍液,小幼果期有轻微的抑制生长作用,大幼果期以后可以施用,活性高,杀菌彻底,用于白粉病的救灾措施时,可与其他治疗剂交替施用。5)80%戊唑醇,6000-8000倍液,有轻微的抑制生长作用,早期只能用高倍液数(低浓度),后期救灾时用低倍液数(高浓度)。6)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对白粉病特效,但价格较贵,可用于白粉病爆发时的救灾措施,连续施用,较易产生抗性。7)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效果稍差,但施用安全,可作为救灾时的跟进措施或辅助治疗措施;8)40%氟硅唑(稳歼菌)乳油,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可施用8000-10000倍液(不能低于8000倍液)。2-3叶期可以直接施用;葡萄封穗前与保护性杀菌剂如喷克混合施用,均匀周到喷药;发病后救灾时可与其它药剂交替施用。9)12.5%烯唑醇:内吸性杀菌剂,施用2500-4000
- 21 -
倍液(不能低于2500倍液,个别品种施用3500倍液以上,注意不同品种间有差异)。 7.6防治白粉病应注意的关键点
第一, 搞好田间卫生,把修剪下来的技条、叶片、病果粒、病果梗和穗轴收集到一起,清理出田间,集中处理(如发酵堆肥,高温处理等)。
第二, 发芽前和发芽后,应采取措施。根据所在的地区气候条件或栽培方式(是否设施),确定采取的具体措施,如果是白粉病危害区,在这个时期必须采取措施,如果白粉病危害比较重的地区、田块,在发芽前和发芽后应分别采取措施(施用2次农药)。
第三, 开花前、落花后至套袋前,是防治白粉病的最关键措施,可以根据去年白粉病发生的情况、本地区(或地块)气候特点,结合防治其它病害的防治措施,采取合适的措施。
第四, 幼果生长期至转色期,要严格监测,发现危险,及时采取措施。
第五, 果实采收后,根据田间发病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措施。采收后,如果果园出现比较普遍的白粉病,要采取措施,这样会大大有利于第二年的防治。 7.7葡萄白粉病发生后的救灾措施:
50%醚菌酯3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全园施用,5天左右,50%保倍3000倍液或42%喷富露600倍液跟进一次即可。效果非常好,但成本较高。也可以按如下用药:2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全园施用,5天左右,50%保倍3000倍液(或42%喷富露800倍液80%戊唑醇8000倍液)。效果也很好,成本相对较低。 8.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我国各葡萄产区都有分布,在春、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引起大量发病,尤其是在红提、黑提等近年来新发展的品种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巨锋系品种,发病轻微,一般不做药剂防治。 8.1症状
请见有关资料介绍和照片或登陆 百汇葡萄植保网www.buyewaygrape.cn。 8.2病原
请见有关资料介绍和照片或登陆 百汇葡萄植保网www.buyewaygrape.cn。 8.3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休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第2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病枝蔓。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 8.4发病条件 8.4.1气候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关系密切,尤其是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持续期长短关系最大。长期多雨高湿有利于病菌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多雨高湿下有利于葡萄叶、果、梢等绿色幼嫩组织的生长,发病严重。干旱年份以及少雨地区,新梢抽出缓慢,感病组织少,病害减轻。
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 华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下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时,病害开始出现。6月中下旬,发病达到高峰, 7-8月份以后温度超过30℃,组织逐渐老化,病情一般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
华北地区,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至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旱,病害停止发展。
- 22 -
华东地区,于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6月多雨、温度大,为发病盛期,7-8月份组织妻老化高温干旱,病情受抑抑制,9-10月份如秋雨多,病情再度发展。 8.4.2栽培
容易引起果园湿度增大、幼嫩组织增多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害的严重发生。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整枝缓慢,细嫩组织多,速效氮肥过多,都会导致病害大发生。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4.3品种
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感病严重的品种有:红地球、黑大粒、美人指、龙眼、无核白等;中度感病品种有:玫瑰香、新玫瑰、意大利等;轻微感病的品种有:佳里酿、吉姆沙等;抗病品种有:黑奥林、巨峰、先峰、红富士等。 8.5防治方法
防治葡萄黑痘病应采取减少菌源,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配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8.5.1苗木消毒
由于黑痘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苗木或插条,因此,应选择无病的苗木,或进行苗木消毒处理。常用的苗木消毒剂有:1)10%-15%的硫酸铵溶液;2)3%-5%的硫酸铜液;3)硫酸亚铁硫酸液(10%的硫酸亚铁+1%的粗硫酸);4)3-5度波美石硫合剂等。方法是将苗木或插条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 8.5.2彻底清园
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自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因此,必须仔细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初侵染的菌源数量。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并集中烧毁。再用铲除剂喷布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常用的铲除剂有:3-5度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倍液、10%硫酸亚铁+1%粗硫酸。喷药时期以葡萄芽鳞膨大,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为好。过晚喷洒会易发生药害,过早效果较差。 8.5.3利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显著,欧亚种葡萄品种对黑痘病的抗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只存在抗病程度的差异。葡萄园定植前应考虑当地生产条件、技术水平,选择适于当地种植,具有较高商品价值的比较抗病品种。对叶片较薄的感病品种如红地球、黑大粒、美人指等品种需要重点药剂防治。 8.5.4加强管理
搞好田间卫生,加强水肥和土壤管理,及时整枝和清理病枝病蔓;及时套袋。 8.5.5药剂防治
防治黑痘病的药剂可选用:40%氟硅唑(稳歼菌)8000倍液、80%必备800倍液、78%科博600-800倍液、1:0.7:250的波尔多液、12.5%氟环唑3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80%喷克600-800倍液、42%喷富露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80%戊唑醇6000倍液、30%王铜300倍液等。应牢记,铜制剂是控制黑痘病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药剂。 8.6葡萄园黑痘病防治的关键点
第一, 搞好田间卫生,把修剪下来的枝条、叶片、病果粒、病果梗和穗轴收集到一起,清理出田间,集中处理(如发酵堆肥、高温处理等)。
第二, 对于黑痘病发生区或果园,药剂的施用体现一个“早”字,发芽前和发芽后,必须采取措施。根据所在的地区(气候条件)或栽培方式(是否设施),确定采取的具体措施。一般施用杀灭性的药剂,如80%必备、78%科博等。
第三, 开花前、落花后是防治黑痘病的最关键时期。可以根据去年黑痘病发生的情况、本地区(或地块)气候特点,结合防治其它病害的防治措施,采取合适的措施,一般施用内吸性的药剂,例如40%氟硅唑、80%戊唑醇、20%苯醚甲环唑、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等;
- 23 -
第四, 雨季的规范防治措施。雨季的新梢、新叶比较多,容易造成黑痘病的流行,应根据品种和果园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一般以保护性(如80%必备、波尔多液、78%科博、30%王铜等)为主,结合内吸性药剂(40%氟硅唑、20%苯醚甲环唑等)。 9.葡萄根癌病
葡萄根癌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此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93科331个属643个种的植物,危害多种果树、林木、花卉、甚至瓜类,在生产上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具有关资料,我国受害较重的树种有桃树、樱桃、葡萄、梨、苹果、李子等果树。 9.1葡萄根癌病
根癌病菌是土壤杆菌属(Agrobactium spp.)的细菌。.以前,土壤杆菌属的细菌是根据至病性分为种:没有致病性的是放射土壤杆菌(A.radiobacter);引起发根的是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引起根癌病的是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根据生理生化性状,把引起根癌病的根癌土壤杆菌分为3个生物型:Ⅰ型、Ⅱ型、Ⅲ型。引起葡萄根癌病的主要是生物Ⅲ型。
1990年之后,Ophel & kerr、Sawada、Bouzar等改变了原来种的分类方法,把生物型上升为种,由至病性所带的质粒来作为定种的依据:把生物Ⅲ型的根癌土壤杆菌定名为葡萄土壤杆菌(A.vitis)、生物Ⅰ型的根癌土壤杆菌定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生物Ⅱ型的根癌土壤杆菌定为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细菌细胞中带Ti质粒就导致根癌;带质粒Ri就引起发根;不带至病质料就没有至病性,依此区别各种。
9.2葡萄根癌病的症状
植物被根癌病菌侵染后,在植物的根部(有时在茎部,所以也称冠瘿病)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初期幼嫩,后期木质化,严重时整个主根变成一个大瘤子,病树树势弱,生长迟缓,产量减少,寿命缩短。重茬苗圃发病率在20-100%之间不等,有时甚至造成毁园。
对于葡萄根癌菌,是系统侵染,不但在靠近土壤的根部、靠近地面的枝蔓出现症状,还能在枝蔓和主根的任何位置发现病症,但主要在主蔓上,呈现瘤状病症。 9.3根癌菌传播和致病过程 9.3.1分布
根癌菌在世界上颁非常广泛,世界上所有葡萄种植国家都有葡萄根癌病发生。根据我国的调查资料,在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内蒙、浙江、上海等省(市、区)有根癌病寄主的地区,根癌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国各葡萄主要产区,基本都有葡萄根癌病。 9.3.2传播
以带菌苗木或带菌土壤进行远距离传播;以土壤飞扬、水流等近距离传播。
9.3.3侵染途径
伤口是根癌病菌唯一的侵染途径,包括大的伤口和冻伤等微伤。 9.3.4致病过程
根癌病的侵染过程不确切,但基本明朗。病原菌附着在寄主细胞上,受伤植物所合成的细胞代谢物活化Vir(毒力)基因,击活的Vir基因能加工和转移Ti质粒中的一个片段T-DNA,转移到植物细胞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组,并稳定维持。转移和整合的T-DNA,含有编码合成两种生长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基因,还含有一类群氨基酸衍生物(冠瘿碱(opine))的基因,植物激素的合成,导致植物肿瘤发生。
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是局部侵染;葡萄土壤杆菌(A.vitis)是系统侵染。 9.4葡萄根癌病的危害
在葡萄的根部、枝蔓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初期幼嫩,后期木质化,严重时整个主根变成一个大肿瘤,或在枝蔓上形成大小不一,到处都能见到的瘤,有时连在一起,病树树势弱,生长迟缓,产量减少,寿命缩短,甚至死亡,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一旦发病,不能恢复,只能砍伐。 9.5葡萄根癌病的防治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