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2)》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7)

《阅读与写作(2)》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7)

一、论述题(必选第一题.20分;后两题中任选一题.20分。共40分)

1.在写作过程的几个环节中,你认为哪个环节是最主要的,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应该说写作构思这个环节对文章的质量起着十分直接的作用。如果换一个角度,写作过程中的其他环节,有时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觉得是内容、情节构思与驾驭.文笔生涩、立意或主旨一般尚可原谅和长进,非一朝一夕能磨练出来;但是情节、内容如果很烂,那就是作者自己对作品不负责任、浪费读者的时间.而且好的内容、情节往往要求更高的表达能力和文笔,有助于表达作者的观点与核心思想。

2.写作环境的宽松包括哪几方面?你是否有过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的尝试,具体是怎样做的? 答:.写作十分需要一个宽松宁静的环境氛围。这种良好的环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写作环境。最好是风和日丽、微风徐拂、鸟语花香、宁静幽雅,宛如世外桃源。宁静的环境可以使思维集中,凝神结想,而不至于被外界的干扰所中断。悠闲的环境有利于思维的有效工作,有利于潜意识的参与其间。 二是指作者的心境,最好是毫无杂念、心绪安宁、平和静详。这种心理氛围,比较能够调动人们潜意识中的灵感思维,并有利于文思泉涌、泪泪而下、不可遏止。

3.谈谈科学小品的基本文体特征?写作科学小品时需要注意哪些要领? 答: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a.短小性。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 b.知识性。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 c.文学性。它要以优美画面、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d.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科学小品的写作,首先要求作者具有较深厚的生活功底,以及科学和文学修养。其次,要注意联系现实,运用科学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宣传、支持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展示科学的新趋势,提高读者的知识水准。再次,材料要博采精择。注意借鉴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加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最后,要追求美的、大众化形象语言。 二、写作题(任选一题.60分)

4.根据议论文文体的写作要求,以《论师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

答: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教师法》第三条对师德作了如下阐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师德也作了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5)热爱学校,关系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作风正派。(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要具备师德这一基本素质,不但要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还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溏;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德应该在爱中体现。

因而,教师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在学生面前,应树立一面行为的旗帜,对自身的道德、人格应有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一生负责,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严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5.请对下文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西班牙巴莱拉在《佩比塔·希梅尼斯》中曾经写道:“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到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 写作要求

(1)主题明确,有自己要表达的基本思想观点。 (2)思路清晰,全文要浑然一体。

(3)材料充实,要力争真实经历的事情,而不拾人牙慧。 (4)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5)议论要素齐备。

答:论《佩比塔·希梅尼斯》的艺术特色

《佩比塔·希梅尼斯》是西班牙著名作家胡安·巴莱拉的处女作 ,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于 1 874年问世后 ,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曾被译成葡萄牙语、英语、波兰语、德语、波西米亚语和意大利语。英国评论家埃德蒙·戈斯称赞道 :“它获得在西班牙近代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成功 ,从那时以来 ,从未被超过。”小说讲述了即将当教士的神学院学生堂路易斯回乡度假时 ,爱上了年轻美丽的寡妇佩比塔·希梅尼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冲破了宗教的羁绊 ,与心上人结为百年之好。作者借这个故事 ,批判了教会的禁欲主义 ,歌颂了纯洁、真挚的爱情。《佩比塔·希梅尼斯》是作者根据发生在自己家族中的一件真实事情写

成的。书中没有新颖离奇的故事情节 ,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场景与人物的巧妙结合 ,高超的语言艺术及灵活的文体形式来表现主题。一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主要手法。《佩比塔·希梅尼斯》的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使男主人公堂路易斯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 ,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在小说中 ,作者详尽地描绘了堂路易斯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和矛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