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两部分组成的。 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3.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4.通过读图、观看风景资料、影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审美情趣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的理解,让学生知道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通过对旅游资源形成的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优美自然资源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3.通过对影响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分析,让学生知道,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4.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的进一步了解,让学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树立热爱、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观点。 2.通过开展“重点红色旅游区”活动,让学生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并知道红色旅游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 3.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分布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发现自然美、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和个人美的追求志向。 1. 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发展 2. 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理解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影响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可供游览的风景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无论是泰山日出、长江三峡、黄山奇峰、桂林山水,还是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石窟、布达拉宫,无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那么这些旅游资源是如何形成的?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分布有何规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讲述】各种旅游资源都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显然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 【板书】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讲述】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地表起伏的地貌形态,既有直接的造景作用,又有间接的育景作用,是一类重要的旅游资源。 【思考】我国地貌特征是如何影响旅游景观的? 【点拨】我国的地貌特征有: 地势的阶梯性、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山地广布性、高差的悬殊性。 (一)地势的阶梯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岷山、横断山脉以西的青藏高原属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500米,高原上横亘着一系列巨大的山脉,山岭间为辽阔的高原和盆地。从青藏高原的外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第二级阶梯,除天山、阿尔泰山、阴山、秦岭等山以外,主要由辽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以东是第三级阶梯,除一些山地外,主要由宽广的平原和破碎的丘陵组成,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第三级阶梯以东是巨浪滔天的海洋:在广阔的大陆架上分布着数千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成因有别的岛屿。 (二)地貌类型的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境内有气势磅瞒、形态各异的高原,纵横交错、千姿百态的崇山峻岭,群山环抱、高度不一的大型盆地,高低起伏、坡度和缓的丘陵,还有浩翰的沙漠,宽阔坦荡的平原,绵延万里的海岸。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而且还有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红层地貌等等。我国地貌类型多样且典型,是其他国家难以媲美的。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形成了我国地貌旅游资源的复杂性,这是因为不同的地貌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美学特征。如高原的辽阔坦荡,平原的低平开敞,山地的雄伟挺拔,风沙地貌的多姿沙丘,喀斯特地貌的秀丽峰林,红层地貌的碧水丹崖,冰川地貌的刃脊、角峰……都会使游人产生不同的美感。 (三)山地广布性。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貌的基本骨架,并且控制着其他各类地貌的空间配置和平面轮廓。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3%。全国主要山脉按走向可分为四类,即东西向(自北而南依次是天山一阴山,昆仑山一秦岭一南岭)、南北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一西南向(自西向东依次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 2
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一东南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山地的广布性形成了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丰厚性。在我国的山地中,有高耸入云、上覆冰川积雪的高山、极高山,也有植被茂盛、郁郁葱葱的中山、低山,还有绵延千里的长大山系,既有平地拔起的孤峰,也有秀丽挺拔的山,既有自然面貌保存较好的山,也有开发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的山……如此众多特色不一的山地是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游人游览观光、探幽猎奇、登高探险、消夏避暑、科学考察、文化旅游的好去处。 (四)高差的悬殊性。我国陆地的最高点在中尼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它也是世界第一高峰,有“世界第三极”之称。我国陆地最低点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湖面海拔-155米。我国陆地最大高差达8999米。从相邻地区看, 高差悬殊性亦很突出,如吐鲁番盆地与它北面的博格达山主峰高差达5600米。从贡嘎山(海拔7556米)到雅安城 (海拔约610米)距离约75千米,相对高差竟达6946 米。高差的悬殊性,尤其是相邻地区地势高差的悬殊性,使我国多奇景、险景。例如,泰山虽然其主峰海拔仅1532米,但山体拔地而起,雄居于鲁中南低山丘陵之上,相对高差大,故自古有“泰山天下雄”之说。 【承转】各种地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魁力,我国的一些名山旅游资源按成因分为花岗岩山地旅游资源、玄武岩山地旅游资源、流纹岩和安山岩山地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红层地貌旅游资源。 【阅读】阅读课本第12~15页的内容,举例说明以下景观的成因。 ①夏威夷的火山景观 ②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 ③华山峭壁 ④黄山 ⑤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⑥广东丹霞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夏威夷的火山景观 ②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属于玄武岩山地旅游资源。这类地貌是地球内力作用形成。 ③华山峭壁 ④黄山属于花岗岩山地旅游资源。花岗岩具有较强的抗化学风化能力,而自身互相垂直的裂隙(节理)的发育,导致特有的称为“球状风化”的物理风化,形成独特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如,在暖温带的西岳华山的峭壁,就是沿着花岗岩的节理面经过风化作用发育而成的。 ⑤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武陵山脉东段,由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融为一体,形成十分罕见的自然最观。 ⑥广东丹霞山:是由红色砂岩山地风化而成的丹霞地貌。 【总结】上述几种旅游景观,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以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为基础的,在我国119处“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山地风光为主的占50%以上。独特的地形也是飞瀑、流水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山水组合往往能够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著名的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玉龙雪山和虎跳峡等。 【承转】除自然地理条件外,人类活动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板书】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