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

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绘制工程设计图纸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对毕业设计(论文)图纸有如下几点要求:

①设计图纸必须全面正确反映设计意图,内容与文字说明必须一致; ②图面布置要适中,图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留有适当的空边;

③比例尺要选择适当,图纸一律用标准图纸,图例一律采用通用标准格式,图纸统一编号;

④线条粗细分明符合工程制图要求,标注必要尺寸,图中注文数字、外文字母一律用工程字体;

⑤设计图标按国家统一标准绘制。 (二)设计(论文)说明书要求

①问题论述要求重点突出,文字力求简练,避免做与主题无关的冗长叙述,问题论证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般不允许整段引用资料原文或抄录书刊;

②计算部分只写公式,主要演算步骤及结果,注明公式符号代表意义,外文代表符号及度量单位符号必须前后统一;

③尽量采用插图、表格来辅助说明问题,以节省文字叙述,插图要有适当比例。按工程图要求绘制。图表在说明书中与文字之间留一定间隙,图、表要统一编号;

④要求设计合理,公式及参数准确无误。编写的设计(论文)说明书要求条理清晰,版面设计合理,提交设计(论文)说明书统一用A4纸输出,且图纸均采用A3纸打印,说明书中若有引用的内容要标明出处。

六、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S]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 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4] 周商吾.交通工程学[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5]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6] 杨佩昆.交通管理与控制[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7] 杨少伟.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8] 周荣沾.城市道路设计[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9] 王伯惠.道路立交工程[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10] 朱照宏.陈雨人等编著.道路路线CAD[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11] 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M]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12] 李立寒.张南鹭.道路建筑材料[M]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3] 康全玉.AutoCAD2000专业绘图基础[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14] 姚玲森主编.桥梁工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15] 王毅才 主编.隧道工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6] 于书翰、杜谟远 主编.隧道施工[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7] 黄成光 主编. 公路隧道施工[M]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0

[18] 夏才初、李永盛.地下工程测试理论与检测技术[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9] 周伟、王选仓.道路经济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98 [20] 陕西交通厅.公路工程施工监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26] 徐光辉、胡明义.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本资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7] 凌志平、易经武、洪毓康.基础工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第三部分 岩土工程方向

毕业设计任务书(之一):梁板式筏形基础 一、题目及要求

某多层办公楼,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上部结构荷载见表l,根据上部结构的形式及荷载情况,经综合比较,决定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的平面布置、横向剖面以及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图1。

图1 基础平面布置图和横向剖面图 (a)基础平面布置图;(b)横向剖面图

表1 柱荷载分布情况表

31

二、设计要求及工作量

(一)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二)基底净反力 (三)基础梁内力计算

1、横向基础梁 2、纵向基础梁

(四)基础底板弯矩计算

1、跨内部分 2、悬臂部分

(五)基础梁与底板的截面设计与配筋

三、主要参考资料

(一)各科专业课教材 (二)现行建筑规范与标准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毕业设计任务书(之二):基坑围护 一、设计依据

1、基坑工程等级

某基坑工程开挖深度为7.0m,围护结构不是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基坑周围有管线、道路及古树需加以保护,但不需严加保护,故基坑工程等级可定为二级。

2、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该场地自地表面以下30多米深度范围内无砂质粉土、砂土或明显夹砂粘土等,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考虑到开挖时正好是雨季,地下水位取在地表。基坑工程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2。

表2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综合成果表

32

3、有关主体结构的设计资料

图2所示的是工程桩的桩位平面图,图中还显示了地下室的外墙外边线,地下室底板厚度为1.8m,地下一层,室内外高程差为0.4m。

4.周围环境资料

基坑西侧距离主体结构外墙外边线2.8m处有地下管线,北侧距离主体结构外墙外边线5.0m外为交通要道,南侧东面较为空旷,南侧西面在第2、3轴线间距离主体结构外墙外边线3.5m处有一棵园林部门要求加以保护的古树。

二、设计概况:

1、基坑围护桩平面布置

根据场地情况、基坑开挖深度和等级以及工程地质情况等,确定采用如下的基坑围护校结构形式:①采用φ800@950钻孔灌注桩,与主体结构外墙外边线净距保持大于或等于0.8m;②采用双头φ700深层搅拌桩止水,与灌注桩之间留150mm净距,基坑东侧、北侧及南侧东面均为双排1.2m宽、相互搭接20cm的深层搅拌桩,西侧及南侧古树附近则为单排φ700@900的深层搅拌桩,具体设计见基坑围护桩平面图。

2、内支撑系统平面布置

(1)围囹:采用断面为1.0m×0.8m的钢筋混凝土围囹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30。 (2)支撑杆件:采用钢支撑,有H400型钢和φ609×16钢管两种规格,H400型钢主要用作连杆、短角撑及φ609×16钢管与围囹之间的连接杆件。

(3)立柱:在内支撑系统中共设置了四根格构立柱,其中三根格构柱插在主体结构的工程桩内,另外两根则下嵌在另外增加的灌注桩内。具体支撑系统的平面布置见支撑结构平面图。

钢支撑杆件与钢筋混凝土围囹之间通过混凝土牛腿及预埋其中的钢板连接,钢支撑杆件与立柱之间的连接详图此处略。

3、围护结构剖面及围护钻孔灌注桩桩身构造

围护钻孔灌注桩入土深度为15m,止水搅拌桩入土深度为13m,水平支撑中心标高为自然地面以下1.4m,顶圈梁兼作围囹。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采用C30,桩身最下端4m段的主筋配置8φ25钢筋,桩身上段主筋配置16φ25钢筋,均匀布置,保护层厚度为5cm,具体可见围护结构剖立面及围护钻孔灌注桩结构配筋图。

三、计算书

33

1、围护桩底地基承载力验算

2、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3、抗渗验算 4、抗倾覆验算

5、整体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

6、围护桩内力变形计算机桩身强度验算 7、支撑内力变形计算

四、参考资料:

1、基坑工程手册 2、基坑相关规范

3、其它有关规范、教科书、设计和计算手册 6、有关标准图,通用图集等

毕业设计任务书(之三):地基处理 一、工程概况

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海滨油库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凌桥乡,计划建造2个10万m3

油罐,根据规划要求,两油罐同时建造同时储油。油罐直径D=80m、高H=21.6m,两油罐中心间距为121m,两油罐边缘之间净间距为41m,环梁及油罐罐体重为19150kN,相应基底压力为72.4kPa,储油最大高度为20.5m,油罐基底最大压力为277.4kPa。按油罐设备对基础的变形控制要求有:①平面倾斜(任意直径方向)不大干3%;②罐周不均匀沉降每10m小于25mm;③罐基础锥面坡度不小于8‰;④罐中心和边缘沉降差小于280mm。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该场地土层从上而下分为以下13层(含亚层):第①层吹填土,厚度为2m;第②层褐黄色粉质钻土夹粘质粉土,厚度为1.7m;第③层砂质粉土,厚度为13.1m;第④层淤泥质粘土,厚度为6.2m;第⑤1层粘土,厚度为4.6m;第⑤2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厚度为1.9m:第⑤2层以下分别为粉质粘土、粉土、粘土及粉砂层。该场地地下水理深为0.9~1.70m,第③层为中等~严重液化,第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和第⑦1层草黄色砂质粉土~粉砂层缺失,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三、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10万m3油罐直径达80m,基底最大压力为277.4kPa,而该场地地层主要为厚层软土,其强度和变形显然满足不了10万m3大型油罐地基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对于油罐地基,可能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有桩基、砂垫层预压、砂井预压、碎石桩复合地基预压等。

根据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②层砂质粉土判定为中等~严重液化,必须进行抗液化处理,在地基中设置碎石桩,则可消除桩长范围内地基土的液化。对于地基土在地震时液化的影响深度,上海地区一般可在地面下15m的范围内加以考虑,故碎石桩的桩长可

3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