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
班别 考号 姓名
1.西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B.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 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
2.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4.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5.《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6.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7.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为了“控股政权”,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 ( )
A.采取内外服制 B.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 C.大封同姓诸侯 D.对殷商方国形成包围 8.(2013·泉州模拟)《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联的人生理念是 ( )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9.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10.据《春秋》记载:两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典礼中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这反映了( )
A.周天子用最高的礼节接待鲁图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11. 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 ) 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 1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1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基础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内外服制 1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的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三: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4分)
分封制答案
1—5:BCCCC 6—10:BCCBB 11—15:CBCBB
16.(1)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制度基础: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10分)
(2)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
贵合一、裙带作风。导致反对理性,经验守旧。(8分)
(3)特点:官僚政治全面展开,但家国尚未分离,处于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时期。(4分)
背景:经济上: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经济基础;政治上:统一的政治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促使统治阶级采取新的政治制度;文化上:法家思想和儒法结合的儒家思想先后成为秦汉时期的主导思想,加强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6分) 但秦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刚刚统一全国的政治形势也决定了其制度具有承接前后的过渡时期的特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