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七、管制扇区的最低飞行高度和最低雷达引导高度
(一)管制扇区的最低飞行高度,是在管制扇区以及管制扇区边界外9千米范围内的最高障碍物的标高加上最少400米的最低超障余度,然后以50米向上取整。如果在高原和山区,则应当在最高障碍物的标高之上加上600米的最低超障余度,然后以50米向上取整。
(二)雷达管制扇区最低雷达引导高度是指应当在雷达管制扇区内,根据地形、通信和雷达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的,满足最低飞行高度和管制员实施雷达引导所需的高度,这个数值应当以50米向上取整。
(三)管制扇区应当标明最低飞行高度,雷达管制扇区还应当标明最低雷达引导高度,以便为航空器驾驶员和管制员所遵守。
第三节 管制扇区的划设和使用方法
一、管制扇区的划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平面几何象限划分。以主要机场或者主要导航设施(如VOR/DME)为中心,根据空中交通流量分布特点,将整个区域采用几何划分的办法划设管制扇区,合理分配工作量。
(二)按照高度划分管制扇区。根据上升、下降和飞越的高度,选定区域内的高度界定值,在该值附近确定管制扇区的高度范围。
(三)按照航路、航线的繁忙程度、使用性质和飞行特点划分管制扇区。根据进离场航线的单向进出特点和航路飞行交叉冲突矛盾点的分布,选定比较繁忙的几条航路、航线,将这些航路、航线合理地分配至相应的管制扇区,使得管制员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这些主要的航路、航线上,做到工作负荷比较平均。
二、管制扇区通常应当明确开放使用的时间。各区域应当根据本区域空中交通流量随着时间变化的特点,确定各个管制扇区的开放使用的起止时间,做到管制扇区的灵活使用。
第四节 管制扇区的名称和代码指配
一、管制扇区名称采用管制单位加管制扇区代码的最后两位数的办法来指配,如上海区域02号扇区。
二、管制扇区代码为八位数字或者字母,前六位为字母,后两位为数字。其中,
13
前四位字母为管制单位所在地的四字代码,如上海为ZSSS;第五、六两位字母标明管制扇区的性质,即TM-终端管制扇区,AP-进近管制扇区,AR-区域管制扇区;最后两位数字表示该区域内扇区的序列号。如ZSSSAR03表示上海区域03号管制扇区。
14
SID与STAR
1、建立SID/STAR目的
通过提供预先计划好的,以图表、文字描述的进离场程序来减少飞行员/管制员的工作量和通信。
2、建立SID和STAR的原则
? 采用沿不同航路和等待分离交通。 ? 提供足够的超障余度。
? 保证与已制定的无线电失效程序相兼容。 ? 减噪程序。 ? 提供最短航迹。
? 尽最大可能提供不间断爬升和下降。 ? SID/STAR应能适应多种类型飞机。 ? SID和STAR应保持在管制空域内。 ? 一个机场的SID和STAR应保持最少。 ? 使程序简单易懂。
3、SID和STAR的识别
3.1 代号原则
? 能用简单明确的方法识别每一条航路;
? 能清楚区分:— 离场航路与进场航路;— 离场航路或进场航路与其他ATS
航路;— 要求用地面无线电导航设施或机载导航设备进行领航的航路与目视地标进行领航的航路;
? 能符合ATS和航空器数据处理及显示的需求; ? 在运行应用上最为简便;
15
? 避免重复;
? 具有充分扩展的可能性,以供未来需要而不必作根本变动。
3.2 代号组成
3.2.1 明语代号
基本指示码;后随 有效指示码;后随 航路指示码;后随
基本指示码必须是一个重要点(一条标准离场航路终点或有效指示码应是一个1至9的数字。
航路指示码必须是一个字母,但不得使用字母“I”或“O”。
一条标准进场航路的起点)名称或名称代码。
“离场(departure)”或“进场(arrival)”字样;后随
“目视(visual)”一词(如果该航路是供航空器按“目视飞行规则”(VFR)飞行使用而划设的)。 3.2.2 编码代号
重要点的编码代号或名称代码;后随 有效指示码;后随 航路指示码 3.2.3 举例
明语代号: KODAP TWO ALPHA ARRIVAL 编码代号: KODAP 2 A
含义:该代号表明一条标准仪表进场航路,其起点在重要点KODAP(基本指示码)。KODAP是一个由非无线电导航设施的重要点。有效指示码TWO(2)表明已从上次编号ONE(1)改为新的有效编号TWO(2)。航路指示码ALPHA(A)表明它是与KODAP有关的几条航路之一,是指定给这条航路的一个特别字符。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