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铁罐怎样的性格特点。

(1)学生圈画交流,课件适时出示聚焦词语“傲慢、轻蔑、懦弱”,引导学生随文理解“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轻蔑”(藐视、小看、鄙弃)、“懦弱”(软弱无能;柔弱),同时指导有感情朗读铁罐说出的几句话,注意读出几种不同的语气。

(2)质疑交流:你从铁罐说话时的几种不同的态度和语气,体会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填表“骄傲、自大、傲慢无礼”,同时体会其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由轻渐重)。

4.过渡:面对铁罐的骄傲、自大与傲慢无礼,陶罐前后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陶罐开始时非常谦虚,然后勇敢地与铁罐争辩,接着跟铁罐讲道理,最后实在有些生气了,便不再理会铁罐。

师:开始时陶罐是真的害怕铁罐吗?

生:不是害怕,因为它觉得自己就是用来盛东西的,在用途上并不比铁罐差,所以没有必要跟铁罐碰一碰。

师:跟铁罐的骄傲、自大、傲慢无礼相比,陶罐在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我觉得陶罐非常谦虚(课件适时填写:谦虚)。

生:从他跟铁罐说的最后一句话中,我还体会到了他是一个对人非常友爱的人(填写:友爱)

师:再谦虚友爱的人,面对铁耀这样的人,相信你们也一样会选择不再理会。 5.指导分角色朗读第2~9自然段对话,注意读出两个角色不同的说话态度和语气。

(二)略读第二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看看当陶罐被从土里掘出来后,听到自己被人赞美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思考,交流理解(想到了把自己的兄弟铁罐赶紧也掘出来,担心它被闷坏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自己是陶罐,跟它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听到赞美非常高兴,并且认为自己成为无价之宝,这下铁罐无话可说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陶罐进行比较,从中体会陶罐的善良品质(补充填写:善良)。

*

*

三、明理悟道,课堂小结

1.再读课文,说说自己从这篇寓言故事中都受到了怎样的启发。教师鼓励学生从两个角色前后的不同变化过程进行感悟,同时归纳补充并完成填表(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自己或者别人的真实事例,再次说说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教师适时出示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寓言哲理的理解。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或许就是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也许我们也常常会犯铁罐那样骄傲自大、傲惺无礼的错误,老师希望学过这篇课文后,我们能像故事中的陶罐那样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板书设计:

6 陶罐和铁罐

7.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狮、称、禁”等9个生字,会写“狮、鹿、塘”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内容,体会鹿对于鹿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读懂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真正读懂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伊索寓言》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

*

1.认识“狮、称、禁”等9个生字,会写“狮、鹿、塘”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难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鹿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对鹿的了解说说自己对鹿的印象。教师适时重点聚焦“鹿角”,再次引导学生对鹿角进行评价(像树枝一样,非常美丽)。教师归纳板书(狮子和鹿),引导学生书空练习并注意生字“鹿”的书写,提醒他们“鹿”中间部分要写得略扁,下面的“比”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竖短横长。

2.过渡引入:说到美丽的鹿角,老师这里还有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呢。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吗?(想)那好,我们就一起走进寓言故事《狮子和鹿》吧。

二、预习交流,感知故事

1.师生一起交流分享自主预习课文的收获。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自己认真读一读故事了,说一说,通过自主阅读故事,你都有哪些了不起的收获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我知道故事中鹿的角非常美丽,就像珊瑚,所以连他自己都喜欢得不得了。

生:我知道鹿的腿虽然不如他的角美丽,但是后来却救了他的命。 生:我还知道了从狮口逃生后,故事中的鹿开始喜欢自己的腿了。 师:同学们,你们对故事的了解可真不少哇!不过,要想真正读懂故事内容并明白故事色含的寓意,我们首先就必须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所以老师非常想检查一下你们课前朗读课文的情况。大家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验吗?

生:有!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并同时说出生字在课文中所组成的词语。教师适时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称、禁、撒、挣”几个字都是多音字,在文中应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读准字音,“映、挣”两个字是后鼻音,而“匀”不要读成了“均”。学生齐读生字。

3.再次聚焦课后田字格内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及结构、笔画

*

*

等特点,看看在书写时需要重点注意哪些关键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狮、鹿、塘、赏”四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比较并进行书写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适时予以书写修正,同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提醒“狮”右边的“j”注意弯钩的弧度不宜过大,字的左右两个部分要写得紧凑,“鹿”的“广”部撇画要舒展,被包住的部分中间要写得略扁且紧凑,下面“比”的竖弯钩则要写得竖短横长;“塘”左半部分的“土”要写得略小,且第二笔横画要变成提画,同时要被右边“唐”的撇画托住;“赏”中间的“日”要写得扁小,“贝”字的点画略长,保证字整体的稳定。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再作重点强调指导。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又写了什么事?然后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课文写了( )非常欣赏自己( ),而抱怨四条( );当( )扑来时,鹿的( )帮助他( ),而( )却让他( )的事]。

(1)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并试着进行填写,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2)指名填空,课件适时补充(鹿 美丽的角 细长的腿 狮子腿狮口逃生 鹿角 险些丧命),学生齐读句子。

三、品读感悟,初识“角”“腿”的特点

1.课件再次出示鹿的图片,质疑引入:如果你就是图上的这头鹿,当你站在水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会欣赏水中自己的影子……)?那么,故事中的鹿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角和腿的呢?

2.课件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文段,想一想自己从这两段话中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文中的句子具体说说自己的体会。

(1)指名学生交流鹿对“角”的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3自然段第二句话体会鹿对自己漂亮的倒影的喜爱之情,同时引导他们抓住该段中鹿的话体会鹿对自己美丽的角的由衷欣赏与赞叹(板书:鹿角 美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鹿的话,注意体会两个“!”的赞叹语气。

(2)继续交流鹿对“腿”的评价,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等动作、神态描写,想象鹿内心对于腿的不满之情,同时抓住第4自然段中鹿的话体会其对于腿的失望心理(板书:鹿腿 难看),再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

*

*

句话,同时将第3、4自然段中鹿的话进行对比感悟,从中体会鹿对于“角”和“腿”的不同态度。

四、课堂小结

后来,故事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呢?同学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狮子和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故事内容,体会鹿对于鹿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读幢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指名说说故事中的鹿看到自己水中的倒影时,都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觉得自己的角美丽得就像是珊瑚,而腿却难看得配不上自己美丽的角)。课件适时出示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两段话,注意读出鹿的不同态度和语气。

2.引入: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丛林,看看故事到底发生了怎样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二、感受变化,读懂寓意

1.认真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简洁概述鹿突然遭遇危险,并借助细长的腿狮口逃生的经过。

2.再读课文,看看狮口逃生后的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到最能说明这一态度变化的句子。

(1)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同时找出相关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句子:“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引导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在其逃生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及作用(板书:险些送命狮口逃生)。同时,体会鹿对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