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师:嗯,用哥字口诀来约束、提醒自己端端正正写字,很好。

生:我先是认真观察字的结构,看看哪些地方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然后在书写时我就能避免将结构或者笔画写错了。

师:对,抓住要领是写好汉字的关键所在。看来,大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书写能力啦!-孝师这里有几个汉字朋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写好呢?

2.出示田字格中的“艳、植、睛”等8个汉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看看8个汉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横画、竖画较多)。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引导他们继续思考如何写好横画、竖画较多的汉字。

3.学生思考交流(要把笔画写紧凑……),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类汉字书写时需要遵循的原则(课件出示: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同时提醒他们要做到横画之间注意等距的原则。

4.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植、睛、最、静”,引导学生根据书写原则进行评价,教师适时进行书写修正,同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将笔画之间的距离安排得等距、紧凑,同时注意长短比例。

5.学生自主描写8个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反馈书写情况并予以强调、提醒。同时展示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品,并予以点评、表扬。

三、教学“日积月累”

1.激趣交流:课内外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学到了不少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成语,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呢?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出示“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邯郸学步”等,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然后与同桌进行朗读交流检查,看看哪些成语在朗读时容易读错。

3.指名朗读成语,教师适时指导“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杞人忧天”三个成语。学生齐读。

4. 引导学生再读成语,看看自己都了解哪些成语故事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跟同学交流,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简单概述故事内容即可。

5.指名说说自己r解的故事,教师适时进行梳理指导,引导他们简要概述故事内容,并能够说说自己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深刻道理,同时补充部分成语所对应的故事及道理。

*

*

6.指导学生再次朗读成语,同时联系有趣的故事内容尝试进行背诵练习。 7. 指名进行背诵展示,学生齐背成语。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中短短的一节课又将结束了!看到你们不仅能够将汉字写得端正美观,还能准确诵读积累来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语,老师也为你们感到开心,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能够始终保持这样积极的学习状态。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准确、流畅地将自己阅读过的一则故事及其包含的深刻道理与同学分享。

2.进一步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流畅地将自己阅读过的一则故事及其包含的深刻道理与同学分享。

教学难点: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激趣:书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的人博学睿智,精神也更充实富足。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那好,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出示动态画面:快乐读书吧)。

2.引入话题: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说说对“小故事大道理”的理解(故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刻,让人深受启迪)。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寓言故事的经历,说一说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理解

*

*

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补充出示:A.先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寓言道理;B.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二、分享阅读,快乐交流

1.过渡引入: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凝结着中华名族智慧的寓言故事,它们大多数来源于历史传说成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读起来也相当有趣。老师这里就有一篇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则寓言故事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大道理。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注意凄通句子,想一想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主阅读,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补充。

4.指名朗读故事,同时说一说故事的内容,教师适时归纳补充(一个人不听客人的建议,结果家里如预料那样失火,这个人等大火被扑灭以后,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不请给他正确建议的人)。

5.再读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那位主人可笑之处在哪。 生:我觉得这个主人是一个不听从别人建议的人。

生:这个主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缺乏考虑,家里烟囱砌得不合理,没考虑到危险性,而且失火后唯独不宴请给自己忠告的人,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生:我还觉得这个人是一个不明是非的人,分不清好歹,对他好给他建议的人,反倒让他产生了仇恨心理。

师:你们理解得非常正确,那么,这个故事究竟给我们带了怎样有益的启示呢?

生:我认为是想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进行考虑充分,不能留有任何隐患。

师:有点意思,还有吗?

生:从这个主人后来对待给自己提建议的人的表现来看,我觉得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不仅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而且还要对给自己提出忠告的人表示感谢之情。

师:如果老师将你们的意见结合在一起,道理就完整了。

*

*

6.课件出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还应该多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问题解决时也不要忘了恩人),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个故事的名字是“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三、自由阅读,分享交流

1.过渡:除了中国的寓言故事之外,相信大家也读道不少外国的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孩子们,你们能把自己阅读过的经典寓言故事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吗?

2.引导学生认真回顾自己所读过的、最喜欢的寓言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故事主要内容的了解,并能够将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与大家分享,也可以说说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受到的有益启迪。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将自己阅读过的寓言故事分享给组内同学,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人的分享,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别人讲完之后再进行询问或者质疑。教师深入到小组间,重点提醒他们务必说清楚“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4.指名同学班内分享交流,教师适时进行梳理、指导,注意让他们用最简洁具体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的同时,讲清楚故事中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

阅读使人明智,阅读让人充盈。孩子们,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从更多经典寓言故事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并通过故事深刻的道理丰富我们的人生,相信有阅读相伴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会增添更多的美好!

9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

*

*

为传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读了之后,我们会从中了解古代过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古诗。(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搜集一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学生交流)很多同学都最喜欢过春节,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

2.板书诗题,释题。

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是什么意思?(每年的第一天,这里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元日》,看一看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过节的。

3.简单介绍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与熟悉的生活联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