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出示图片:
欣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欣赏竹简;介绍帛,欣赏帛书。 (3)说一说:你觉得这些记录方式怎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①费时费力。用铸刻的方法费很多时间,还不能写多少。
②不好携带。不管是龟甲、兽骨,还是竹、木,都太笨重了,不好携带。 认识成语“学富五车”。
③太昂贵。帛太贵,只有少数人用。
3.小结:同学们说得对,这些方法虽然能记录事情,但是不方便,不普及。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轻便的,能普及的记录方式。纸,就这样诞生了。
4.学生借助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麻纸―→蔡伦造纸 西汉 东汉
5.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
(1)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2)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轻便又好用;②原料容易得到;③可以大量制造;④价格便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用上“因为……所以……”或“……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说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6.三读课文,画出蔡伦造纸的句子,圈出动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捞出来晒干(成纸) (这是蔡伦造纸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2)原料容易得到: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设计意图】:围绕“纸是怎么发明的”这个话题,教师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从重点句入手,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补充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既有了直观的体验,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深化内涵,感受造纸术的巨大影响力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
*
2.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我们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3.师补充:中国造纸术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4.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到自豪)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自豪之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文本和老师的资料,充分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奇妙的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等书,去了解伟大的中国发明,感受中国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篇科普类的课文,很容易上成自然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到有关造纸的知识,了解纸的发明历程,还指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关键字词去了解这些内容。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采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补充了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语文素养,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1 赵州桥
*
*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三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又要注意归纳和领悟文本的读写方法。这篇课文就是要引领学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图入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说说你见过的桥吗?(课件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觉得哪座桥比较古老?(指赵州桥)看,就是这座桥!你想知道它有多少年的历史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赵(zhào)、州(zhōu)”这两个翘舌音。 【设计意图】:“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表明,配合直观演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读要求。
(1)说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一标。
(2)默读课文,遇到的比较难记或容易读错的字词圈一圈,并多读几遍。 (3)读一读多音字“爪”的两个读音。
*
*
读zhǎo时,指的是指甲或趾甲;鸟兽的脚趾。读zhuǎ时,指的是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某些器物上像爪的东西。
2.出示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不丢字、不添字,还要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指导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有一千四百多年。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冲毁:冲垮。)
4.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结构的情况,采用“读读—标标—圈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读文过程中的障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再读课文,词句点拨
1.师:请大家思考作者笔下的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预设:
生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生2:它是一座设计独特的桥。
2.师: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赵州桥的独特设计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让我们读读第1自然段。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为什么说这座石拱桥世界闻名? 预设:
生1:因为它的年代久,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生2:因为它在设计上的独特。
4.师:这座桥的设计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从找出重点词“世界闻名”到围绕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思路设计,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提升能力。
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读一读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同桌提醒书写时的注意点。 2.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
“县”:上部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折。
*
*
“匠”: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折。 “史”:撇和捺都要伸展。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把写得好的作品用投影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教写第一个字时,由教师“扶”着学生分析字形,讲疏密,明位置。从字的整体结构到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回到观察整体结构,老师在细致入微的指导观察中,让学生学会了下笔前先观察,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效。
第二课时
一、引放结合,品读感悟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请自由读课文,先独立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然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活动卡设计。
3.课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样评价赵州桥的?(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4.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赵州桥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第2、3自然段)
5.学习第2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这段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特点?(赵州桥非常雄伟)(板书:雄伟坚固)
(1)找一找,这个自然段中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把它画出来。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的?如果把“雄伟”改成“雄壮”行不行?为什么?试想一下,你站在这样一座桥上心情会怎样?带着这份心情来读读这段话吧!
(2)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