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指导感情朗读句子,同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注意借助画面进行理解性背诵。

(3)指名学生背诵前=句话。学生齐背句子。 3.了解故事的经过。

(1)课件出示第四、五句话,指名朗读,同时结合大意说说“耒、冀、复”等词语的意思,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耒”指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冀”指希望,而“复”指再次。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农夫接下来的行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守株待兔”概述故事的过程,同时说一说农夫在等待的过程中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引导他们注意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农夫的心理活动。

(3)指导学生试着背诵第四、五两句话,指名进行背诵展示。学生齐背。 4.感知故事的结局。

(1)质疑引入:农夫这样天天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又怎样呢? (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补充出书第五句话“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嗣笑”引导他们理解“而身为宋国人笑”(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同时归纳“守株待兔”的结果(板书:不可复得)。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试着进行背诵。

5. 指导学生将整篇故事连起来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进行背诵展示。 6.探究交流:你觉得这个农夫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这个农夫非常可笑,哪能天天都会有兔子撞死在同一根树桩上啊?

师:也就是说农夫捡到兔子不会经常发生,只是一个偶然发生的现象(板书:偶然)。

生:我还觉得这个农夫非常愚蠢,他以为自己可以不劳而获呢。

师:我觉得农夫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从此就放下了农具,孩子们,他会有同样的收获吗?

生:没有,因为这样的好事情根本不町能天天发生。 师:对,所以他“不可复得”也是必然的结果(板书:必然)。

7.引导学生根据对农夫行为的理解,说说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守株待兔”的引申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

*

*

一的侥幸心理,希颦得到意外的收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同时归纳板书: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

8.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背故事。 四、课堂小结

农夫确实非常可笑,可是生活巾难道没有此类现象吗?有不少人都抱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希单自己能够侥幸被幸运碰上,其实,真正的收获必然是源于努力耕耘的结果,这正是人们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板书设计:

5 守株待兔

捡到兔子(偶然) 不可复得(必然)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

6.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陶、罐、骄”等1 0个生字,会写“骄、傲、谦”等11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凄课文,并能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懂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学生借助细节描写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氡化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陶、罐、骄”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谦”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

*

*

的结局。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言故事《守株待兔》,还记得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故事吗(寓言故事)?说一说寓言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书空课题,同时凄准词语“陶罐”,然后由题质疑(两个罐子之间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入:要想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节课还是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则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生字再次结合拼音进行准确拼读。

2.检查自主朗读课文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骄傲、奚落、谦虚”等,指名朗读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朗读评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读准生字“懦”的声母是鼻音“n”,“尘”是前鼻音。学生齐读词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适时范读指导部分句毁。

3.快速默读课文,读完以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故事分为哪几个阶段?并能试着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课件出示:故事主要写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却 )。

(1)学生思考故事内容及故事的发展脉络,试着自主练说。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故事按照“多年前”“多年后”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9自然段,第二部分为10~17自然段),同时提醒他们抓住多年前和多年后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进行概述,并根据他们的回答适时补充完善句式练习(铁罐傲慢无礼总是奚落陶罐 很有价值 连影子也没有了)。学生齐读填写完整的句子。

4.探究交流,初识故事角色。

(1)过渡: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各自都有什么短处和优点,它们的结局又是

*

*

如何的呢?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填写(课件出示表格)

(2)学生自主研读课文,根据故事的前后发展变化,试着归纳并填写表格中“短处、优点、最后结局”三个栏目的内容。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3)学生认真读书、归纳、填写,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指名填写,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陶罐的短处是“易碎”,优点则是“耐久”,最后竞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的短处则是“氧化”(适时简单补充“氧化”的意思:铁、铜等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直接化合成各种氧化物),优点是“坚硬”,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朗读生字,教师再次进行部分生字的朗读强调指导,同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教师提醒他们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形近字比较、汉字添加偏旁等多样化方式识记,并试着给生字进行组词、扩词练习。

2.聚焦出示课后田字格内的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及结构特点,看看在书写时自己最想提醒别人洼意哪几个生字的书写。

生:我觉得“傲”这个字在书写时需要引起注意,主要是中间部分的上半部,上面是三横一竖,不要将此竖画与下面的撇连起来写成一笔了。

教师适时范写“傲”,提醒学生注意中间部分横画要写得等距且略短,把位置留给右边的“殳”。

生:我觉得书写“虚”字时也要注意,因为上面的部分是“产”部,大家容易把中间的“七”写丢了或者写大了,另外下面是一个“业”字,不能写成了“心”。

教师继续范写指导“虚”,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卢”的竖弯钩要写得略微舒展.下面“业”最后一笔横画要略长且略有弧度。

生:还有“懦”字在书写时也要注意,因为右边的“需”容易写错。 教师范写指导“懦”,提醒大家注意其为左窄右宽型结构,右半部分上面的“雨”要写得略扁而小,下面“而”要笕于上半部分。

*

*

指导学生将剩下的生字认真各临写三遍,教师巡视检查,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及时进行书写情况反馈,同时抓住部分生字进行书写提醒与强调。

四、课堂小结

陶罐与铁罐各自都有什么不同的性格特点,它们之间的故事到底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同学们,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铁罐和陶罐各自的性格特点。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懂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听写检查、订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字词识写巩固。

2.指名简要说说故事内容,同时说说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多年之后的结局如何,教师适时归纳引入课文学习。

二、探究学习,了解故事角色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过渡引人: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呢?孩子们,还是让我们先从认识铁罐开始,看看他对陶罐的态度怎样吧。

2.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铁罐对陶罐的什么态度,课件适时出示句子并聚焦词语“看不起”,引导学生根据对故事的了解说说铁罐看不起陶罐的原因(因为觉得陶罐易碎,没有自己坚硬),同时引导他们体会铁罐自以为是的骄傲感觉,同时随文理解“奚落”(指用尖酸刻薄的话揭人短处)的意思。

3.认真自读课文第2~9自然段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找出两个角色对话时的提示语,看看铁罐都是如何“奚落”陶罐的,画出表示铁罐说话态度的词语,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