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好学校

家门口的好学校  静安实验小学:人人有才、人无全

才、人人成才

小编的话家门口的好学校究竟“好”在哪里?怎样的学校最适合孩子?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继去年之后,上海教育杂志本学期推出“家门口的好学校”——走进“新优质教育”系列报道第二季,带您深入了解上海新优质学校的千姿百态,为您更好地培育孩子解疑释惑。今天我们介绍的学校是静安实验小学。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有删改。每周三、周四的中午是静安实验小学学生最期待的时刻。 到这一刻,所有人的“小宇宙”都被引爆,每个人都可以在“达人舞台”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每次活动前,学生们都会分头行动,搜集各种锦囊妙计,策划活动细节。

在活动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吹拉弹唱、说相声、演小品、变魔术、打武术、速算,只要想一展身手,都可以登上达人舞台。 据校长任佩钧介绍,达人舞台活动一开始是一个学生特长展示平台,后来发现上台的总是那几张老面孔,没有达到让每个学生参与的目的,于是她提出“台前幕后总有你合适的位置”,把达人舞台当做少先队活动的一个载体,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岗位,比如准备道具、服装,搬板凳,当拉拉队,做PPT,调音效等等,

做到10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小岗位。

同时舞台上的表现内容也进一步扩充,从刚开始只有音乐类、语言类节目,拓展到现在的美术、科技、体育甚至学科类的节目,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走上舞台。 面向全体学生的达人舞台活动体现了静安实验小学“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的学生观。扬长避短,让每个孩子发挥优势 任佩钧说:“学生是有差异的,各有所长,学校要善于创造各种平台、机会,要善于设计各种项目、活动,让不同学生的多元潜能得到开发。”

静安实验小学的学生来源于各种类型的家庭,有外来打工者家庭,也有海归高学历家庭,导致学生差异很大。但学校坚信每一个孩子总能有各自的精彩,以丰富的课程为载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提供多种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二下午快乐活动日开设多种类型的拓展兴趣活动课,以身心修养类、人文艺术类、工程技术类、生活实践类为主,开发了三四十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每天三点放学以后,差不多有一半的学生会自愿留下参加各类兴趣社团,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都有,既可以学民乐,学跳舞,也可以学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学生都舍不得离开学校。 学校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设计“N项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到可口可乐工厂、养乐多工厂开眼界,

到“英语村”实践体验,等等。经历了才会有体验,有了体验才会引发思考。学校希望通过走出校门,在社会大课堂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开阔学生的视野心胸。 不“圈养”,每个年级都有校本体育课

学校重视学生强身健体,校长认为如果没有健康这个“1”,其他一切再多也只是0。静安实验小学是原静安区12所小学中场地最小的,但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照样开设出成系列的校本体育课,一年级人人学打乒乓,二年级上武术课,三年级花样跳绳、形体舞蹈,四年级游泳,五年级羽毛球。

每天早上七点三刻,操场上就一片欢腾了,各种球类轮番登场,大课间锻炼也从不走过场。 反观现实,课间把学生“圈养”教室,不准到户外撒欢儿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校长担心学生课间活动量大了,下节课静不下来,但任佩钧不这么想,她说:“人的大脑神经需要一张一弛,孩子只有充分运动了才静得下来,而且体育锻炼能给学生带来愉悦心情,提高学习效率。”一个班级的不同孩子,都能个性化学习 学生差异大,几十个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孩子坐在同一个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教学,这是一个令中国教育工作者们普遍头疼的难题。在班级授课制下实现个别化指导,是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静安实验小学校长教师们硬是迎难而上,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学校以市级一般课题“小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