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1.【2018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

+

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涉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和滴定、焰色反应、蒸馏实验等。

【试题点评】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2.【2018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 ② ③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1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该从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如③实验中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产生Fe

2

,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3.【2018天津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 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 ②再加足量盐酸 【答案】B 【解析】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变浑浊 结论 原溶液中有Fe,无Fe 酸性:H2CO3>C6H5OH 2+3+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

考点定位: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2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在解决本题中选项C的类似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判断溶液中的主要成分。当溶液混合进行反应的时候,一定是先进行大量离子之间的反应(本题就是进行大量存在的硫离子和铜离子的反应),然后再进行微量物质之间的反应。例如,向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悬浊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先和碳酸钠反应得到碳酸氢钠,再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 4.【2018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A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结论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Fe的氧化性强于Cu的氧化性 2+2+B C D Ksp(AgCl) >Ksp(AgI) 【答案】B 【解析】

精准分析:A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NaHCO3,酸性:

H2CO3HCO3,A项错误;B项,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

-

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C项,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Fe+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故氧化性Cu

2+

2+

2+

Fe,C项错误;D项,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

2+

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由此判断AgCl、AgI溶度积的相对大小,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探究、萃取的原理、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沉淀的生成。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易错选D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忽视NaCl、NaI的浓度未知,思维不严谨。若把题中D选项改为“向2mL物质的量溶液相同的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2~3滴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在c(Cl)=c(I)、Ag不足的条件下,先生成AgI沉淀,从而得到结论

--+

Ksp(AgCl) >Ksp(AgI)。

5.【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答案】B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