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学生教案 2013-12-19 2013-12-28 教师姓名 许伟元 学生姓名 杜子浩 填写时间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上课时间 13:30-15:00 第( 3 )次课 阶段 基础( ) 提高( √ )强化( ) 课时计划 共( )次课 1、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论据类型 2、学会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目标 3、题目训练 1、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论据类型 重难点 2、学会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课后作业: 见教案 教师评语 及建议:

第 1 页 共 14 页

学生教案

议论文

一、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选文大部分来自课外,其内容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多数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积极的价值取向。近年来议论文阅读还有些新的趋势,如选文关注时事、关注生活本身;或选文不一定是规范的议论文,也出现一些淡化文体的选文,如议论式散文等。这使得议论文阅读的范围逐渐扩大,也显得丰富多彩。

二、论点(证明什么)的考查: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找准论点的方法(下文括号中为论点在此位置时的作用): 一看题目(题目即论点)。题目即论点:题目一般是个判断句,文章直接阐述其道理。如《有志者事竟成》、《知足常乐》等;题目是论题:题目只提出论述的对象或问题,论点在文中才提出。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读书》、《时尚小议》等。

二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说明全书宗旨,后来指说话、作文在开始就说出主要的意思。开门见山:写文章直截了当。

三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 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 如果没有原句,则要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的特点 ①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②是明确的判断。③一般不用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不用修辞,正面判断——原句为否定句者不必改动。

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

三、论据(用什么证明)的考查:

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第 2 页 共 14 页

学生教案

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联,按要求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这是近年来考得比较多的一种题型。它既考查了学生对论点的把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实际应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积累。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四、论证(怎样证明)的考查: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对论证方法的分析,首先要掌握不同的论证方法的不同作用,再结合具体的论据与论证过程进行分析阐述,这就是“共性+个性”的答题原则。

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即列举典型事例,增强文章说服力,以事实证明论点。 ②引用论证:也称道理论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人名言或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典故寓言等等,有利阐发道理。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化深奥难解为通俗易懂、变抽象枯燥为具体形象,使人易于接受理解。

④对比论证:正反对比,泾渭分明,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使人能够明辨是非,得到深刻印象。

⑤类比论证:即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例,来推出结论或论证观点,常采用比喻手法与排比形式。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要找全。答题时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答题就可万无一失。其中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

阅读下文完成相应题目。

纯真与练达

①纯真与练达是两种不同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②纯真,指的是文学家胸中一片赤诚,有时竟如未曾入世的处子。1、《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绝无掩饰地敞露胸襟,是其纯真;2、鲁迅让爱子骑在脖子上,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其纯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为第 3 页 共 14 页

学生教案

一曲《思乡曲》所动,竟于稠人广座之中失声恸泣,是其纯真;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田间,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据丁玲所记,说话还有些腼腆,这也是其纯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抑制不住,跑到染房里落泪;狄更斯伏在自己的手稿上哀哭;福楼拜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服毒而痛苦呻吟;果戈理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作家坦然披露胸怀,让世人一览无余。没有这种纯真,作者绝写不出真性情的文字,而免不了时有造假。

③练达,照字面上解,是熟练通达,实际上是对事情本质透彻的理解。《红楼梦》中有一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剔除其世故的一面,便是很好的说明。上面列举的大作家都有各自的深沉,鲁迅的深刻固不消说,郭沫若又岂止热烈而已?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果戈理晚年为世界观所苦,终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也是练达的曲折表现。没有这种练达,作家绝写不出深刻的文字,而难免要流于肤浅。

④纯真与练达这两种不同素质,乍看来似若冰炭,然而,它们却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两者本来就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家既纯真又练达。这是因为: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大手笔总是两种素质兼而有之。我特别敬佩伟大的曹雪芹,你看,一部《红楼梦》,通篇是真情流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同时又通篇蕴涵哲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⑤文学家既要纯真,又须练达,二者间充满辩证法:对待生活既充满热情,又能冷静进行剖析;立身处世既心无诡诈,又胸有准绳;不论何种际遇,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超脱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如痴如醉,走火入魔,又能冷心铁面,不断战胜自己;灵感之强烈,如霹雳经天,而思维之缜密,又如水银泻地;一篇写就,既能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又能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甚至行文上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凡此种种,推而广之,都是纯真与练达之间的辩证法。

⑥时代寄厚望于既纯真又练达的全素质文学家。

(选自《云梦生涯》,有改动)

1.请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段落层次的划分和论点的归纳概括能力。必须对全文全面归纳概括。应该说,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这样第一种分法就得出来了。因为全文的论点是两个方面的结合,所以,把这两个方面各分为一个层次,也是合理的,这样第二种分法就得出了。至于中心论点,从末尾

第 4 页 共 14 页

学生教案

的总结很简单就会得出。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或①‖②③‖④⑤‖⑥ 中心论点:文学家既要纯真,又要练达。

2.文章②③段中提到的人物有几个是重复的,如鲁迅、郭沫若、果戈理,换成其他人物的实例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事例的分析运用能力。考生都会明白肯定要回答“不好”,但具体的理由就要仔细分析回答了。这两段文字分别论述“纯真”和“练达”,当然缺一不可,另外,有意识的重复运用这些典型例子,为下文做铺垫,也是理由之一。

答案:不好。这两段文字分别论述“纯真”与“练达”在文学家身上的鲜明体现。有意识地重复运用这些典型例子,充分证明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可以并存。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3.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另外选取恰当的事例,写一段能够替代它的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书籍的阅读和仿写的综合运用能力。要结合段落语境进行选择事例,避免盲目作答。

答案:示例:我特别喜爱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作品把读者带进个个充满奇趣的童话世界,体现了作者内心可贵的纯真与美好。其实,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寄予了作者热切的忧世情怀。

4.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述角度的把握能力。明显两个段落的角度有异,但是归纳却不太容易,需要仔细才好,认真把握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答案就好归纳了。

答案:不能。因为④段主要是从文学创作角度阐述文学家做到纯真与练达和谐统一的重要性。而⑤段则具体地从生活态度、立身处世、创作过程、作品特点等方面,进一步阐述纯真与练达在文学家身上的辩证统一,是对前文论述的深化和总结。(意思对即可)

5.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全面论述即可。一定不要把中心论点分割开来,简单论述一个方面的答案是要扣

第 5 页 共 14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