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计划

2016年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考核标准,加快推进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调整完善政策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落实公交便民措施,强化公交企业管理,稳步提升全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在2016年底前,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1%;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到80%;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达到14%;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到70%;智慧公交服务全覆盖。 (二)工作任务

继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力争新增轨道运营里程33.8公里;续建和新建3处换乘枢纽中心;力争建成17座公交场站、改造完成7座公交场站;更新公交车1000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00辆;新建30公里公交专用道;新辟、优化调整30条以上公交线路;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80个、公共自行车14500辆;实现全市公交信息一体化。 三、具体措施

(一)调整完善政策机制

1.修订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对照国家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中期检查报告,客观评价前期成果,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系统分析问题原因,修订《南京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3-2017)》,以需求为导向,着力补短板,调结构,确保2017年全面考核更加科学合理。

2.编制公交发展相关规划和规范。编制《南京市公交线网专项规划》、《南京市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和《南京市公交场站建设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地铁站点换乘设施一体化规划,启动地铁5号线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衔接设施规划;开展一批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城市设计及公交场站复合利用城市设计;编制《公交场站(首末站、停保场、枢纽站)设计标准》,完成公交都市年度发展报告。 3.优化公交行业成本规制政策。结合我市公交企业成本规制实施情况,调研学习深圳、成都等城市的经验做法,修订《南京市公共汽车经营企业成本规制管理办法》,优化补贴实施方式,采取定额+单项补贴的方式;完善规制指标体系;完善成本规制审核机制和流程;优化补贴发放的机制流程,发挥补贴的经济杠杆作用,切实达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作用。

4.完善公交行业考核办法。修订公交企业《安全营运服务考核办法》和《高层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组织架构、优化考核实施机制和流程、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重点考核公交企业营收、成本、安全和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监督考核过程及结果的公布,增加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从而激励公交运营企业自身加强管理。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轨道交通建设。继续推进地铁4号线一期、5号线、宁和线、宁高线、宁溧线、麒麟有轨电车1号线工程建设,力争开通地铁4号线;启动7号线工程、1号线北延线工程。

2.换乘设施建设。续建浦口城西路换乘枢纽和马群换乘中心;开工建设高淳区苏皖交通枢纽中心,继续完善地铁3号线、10号线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配套设施建设。推进4号线地铁站点配套设施建设。

3.公交场站建设。建成百家湖枢纽站、中花岗首末站等14座(力争17座)公交场站,完成大桥南路、红山南路等7座公交场站改造;续建和凤站、夫子庙站等11座公交场站;开工新建宁丹路停保场、宁双路站等15座以上公交场站,力争达到19座。改造出新公交站台170个(主城区100个、江宁50个、溧水20个)。

4.车辆更新工作。全年更新使用年限到期的公交车1000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00辆,并且建成一批满足新能源公交车使用的充电配套设施。

5.公交路权优先工程建设。全年新建30公里公交专用道,逐步实现主城区公交专用道的成环成网。新装100套移动抓拍电子监控设备,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的监督管理。实现公交运营与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减少公交车、有轨电车在交叉口的通行延误,实现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达到30%,提高公交车行驶速度和正点率。

(三)强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

1.优化运营组织。调整公交运行结构,加强轨道交通干线、常规公交主线和微循环的支线有机结合,提高站点覆盖率和线网覆盖率。在江北新区、雨花软件谷经济开发区、大型集中居住区,推进微循环公交系统,加强公交与地铁、公交与枢纽之间的衔接,合理投放和调整公交运力,适应客流组团变化。

2.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全面分析客流情况,稳步实施公交线网优化,年度计划新辟和调整公交线路30条以上,进一步缩短市民出行时间、候车时间和换乘时间。配合大桥封闭维修,适时调整轮渡运力配备,保障沿江两岸居民便捷出行。

3.创新公交运营模式。运用中运量公共交通适应性研究成果,在轨道交通尚未建设或规划的区域,选择具有道路条件的地区,规划开通中运量快速公交。试行以一人一座、点到点的快线、大站快车等运营模式,缓解客流走廊高峰出行难。

4.加强公交信息化。开展智能公交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实现公交车动态客流采集和交通大数据应用。建设和完善溧水、高淳公交信息系统,与市公交信息系统并网运营,提升郊区公交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落实公交便民措施

1.扩大一卡通覆盖面。完成地铁121个站点所有通道的一卡通改造;更新公交车同步安装一卡通软硬件,完成3000辆出租车一卡通硬件改造及程序更新,切实方便市民出行换乘。

2.提升智慧公交服务。实现“掌上公交”、“我的南京”交通频道和基于百度地图的交通出行服务等多渠道信息(含APP)服务,扩大受众人群,保证数据质量,拓展服务功能,增加用户体验,提升出行导航服务水平。

3.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380个、总数达到1600个,新增公共自行车1.45万辆、总数达到5.45万辆。建成满足公共自行车正常运营的综合服务中心。增设公共自行车的办卡服务网点,提高车辆布局调度水平。印制发放公交便民宣传卡,组织实施“公共交通宣传周”和“绿色出行月”等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五)强化公交企业管理

1.提高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公交企业内部改革,理顺公交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公交企业内部活力,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公交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公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2.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充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按照市政府要求配备企业安全总监,并充分赋予安全管理责权。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低于0.045人/百万车公里,轨道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低于0.01人/百万车公里。

3.加强行业文明诚信建设。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培训,加强管理者的监管能力,建立健全诚信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服务文化。在公交系统引入“市民诚信卡”,倡导诚信行为和善行义举。继续大力开展公交车、出租汽车“礼让斑马线”文明行车活动,着力提升礼让率。

4.加强公交驾驶员培养和保障。健全培训制度,年度培训轮训驾驶员不少于1000人次。完善驾驶员轮岗和竞岗机制,优化一线驾驶人员组成,形成梯形人员结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公交企业职工工资制定和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公交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重点提高一线人员收入。加强公共交通企业工会建设,落实有关劳动保护政策,关心职工生活,改善工作条件,确保行业队伍稳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