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燃点高、营养成分不易破坏、炒菜时油烟少以及含有大量维生素e以及胡萝卜素等特性,十分适合中餐的烹饪习惯,因此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另外,除了食用之外,棕榈油还是生物化工的原材料,应用同样十分广泛。
随着我国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来几年我国棕榈油需求还将保持2%左右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我国棕榈油需求预测如下图所示:
2014-2019年我国棕榈油行业需求量预测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第五节 进出口分析
1964-2013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
年度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进口量(千吨) 1 0 1 0 0 0 0 8 5 8 增长速度 NA -100.00 % NA -100.00 % NA NA NA NA -37.50 % 60.00 % 1974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8 25 11 42 58 16 19 16 18 62 193 265 360 800 1000 1291 875 800 1420 1667 1206 1350 1300 1332 1351 2028 2020 3105 3570 0.00 % 212.50 % -56.00 % 281.82 % 38.10 % -72.41 % 18.75 % -15.79 % 12.50 % 244.44 % 211.29 % 37.31 % 35.85 % 122.22 % 25.00 % 29.10 % -32.22 % -8.57 % 77.50 % 17.39 % -27.65 % 11.94 % -3.70 % 2.46 % 1.43 % 50.11 % -0.39 % 53.71 % 14.98 %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4319 4975 5139 5223 6118 5760 5711 5841 6589 6600 20.98 % 15.19 % 3.30 % 1.63 % 17.14 % -5.85 % -0.85 % 2.28 % 12.81 % 0.17 %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棕榈油以进口为主。2002 年,我国棕榈油开始实行配额管理制度。2006 年初,国家放开对棕榈油的管制,取消进口关税配额,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不限制进口数量,相关企业可根据经营需要自行进口。1996 年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仅为101 万吨,2001 年进口量上升到152 万吨,2004 年进口量达到386 万吨,2001-2004 年棕榈油进口量增加了154%。2013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达到660万吨。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国,目前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棕榈油数量占我国棕榈油进口总量的98%以上,从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也有进口。
2、出口数据
2009-2013年我国棕榈油出口情况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出口量(吨) 472.97 1547.97 1284.17 871.14 2005.72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第四章 中国棕榈油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棕榈油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2009-2013年我国棕榈油行业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2009-2013年我国棕榈油行业从业人员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2009-2013年我国棕榈油行业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2009-2013年我国棕榈油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第七章 2014-2019年棕榈油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当前棕榈油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棕榈油作为生物化工原料的发展面临着五个方面的制约:
第一,石油价格的变化。未来石油价格的变化将极大影响着生物化工的发展速度。如果石油价格保持目前的高水平或者继续上涨,必然推动生物化工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将会影响到作为生产生物化工原料之一的棕榈油应用程度。
第二,其他植物油的替代性。在生物化工的原料中,菜籽和大豆所占的优势比较明显。
目前世界上主要使用生物化工的国家为德国。德国拥有100多万公顷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