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件讲义

.

认识的“物化”形态。

? 第二,艺术形象还必须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以可感知的形象表

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 2、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 ? 弗洛伊德:冰山理论

? 三重人格:本我、自我、超我 ? 3、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的统一

? 艺术创作主体精神品格高尚美好,情感体验强烈丰富,情感把握须深刻细致。 ? 形式创造是艺术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

把握,也体现为利用艺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使之物化。

? 一定的内容决定一定的形式,一定的形式服从于一定的内容。 ? 三、艺术创作方法

? 艺术创作方法多样性及其原因。 ? 现实——浪漫——现实的路径。

?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形式主义等等。 ? 现实主义:古典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

? 现实主义:“镜子”,尊重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重视生活的原汁原味,按照生活本

身的逻辑去真实地描写。

? 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

? 浪漫主义:18、19世纪欧洲,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按照理想的面貌来表现生活,

把客观对象理想化或者是塑造理想的形象。

? 奇妙的幻想,非凡的夸张,强烈的对比,绚烂的色彩,等等。

三、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 1、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

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 风格即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与稳固性。 ? 艺术风格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 2、艺术流派指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见解、

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

? 1)以地名为标志的,如佛伦萨画派、尼德兰乐派、维也纳乐派、墨西哥画派、北

派山水、南派山水等。

? 2)以某个艺术家名字为标志的,如梅派、斯泰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

戏剧等。

? 3)以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标志,如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印象派、抽象派

等。

? 3、艺术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

的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它是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之一。 ? 艺术风格——个人

.

.

? 艺术流派——群体

? 艺术思潮——时代的思想潮流

? 某种艺术流派可能发展为一种艺术思潮,而每个艺术思潮却包含数个艺术流派和数

种艺术创作方法。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

? 德国表现主义、法国超现实主义、意大利未来主义、英国意识流小说等。 ? 美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野兽派等; ? 音乐:表现主义、噪音主义等; ? 舞蹈:正统派、效果派、即兴派等; ? 戏剧:荒诞派;

? 电影:先锋派、新浪潮派等;

? 文学:未来主义、存在主义、意识流等。

?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的核心是人

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 “后现代” (Postmodernism)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盛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随意性、不确定性、可选择性,无中心、无主题、无秩序,颓废、消极、悲观、绝望。

第八讲:艺术作品

一、传统美学对艺术作品的结构做出内 容与形式的二分

? 1、所谓内容,就是既包含着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的现实生活,又包含着艺术家对这些

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体。

? 题材:艺术作品中直接描写的对象,是艺术家对客观生活有所感动而选取来予以加

工整理的生活材料。

? 主题:是作品内容中的主导因素,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 2、所谓形式,就是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的总和。

? 结构:合理布局、量体裁衣、变化多样、和谐统一、虚实相生、留有余地。

? 艺术语言:写实、夸张、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精炼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民族

化、个性化。

? 体裁:任何一件作品的形式因素的总和,作品具体存在的完整形式。

3、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 内容决定形式:为情而造文 ? 形式的积极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丙辰——清明,泪雨——悲风。英雄——碑前,万众——云涌。

?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相辅相成,和谐一体。

二、现代美学对艺术作品结构继续探讨

? 只有艺术作品的整体,不存在纯然的“内容”与“形式”,因为没有人可以将“内容”或“形

.

.

式”从作品中分离出来。

三、艺术作品的结构的多层次性

? 1、材料与媒介层

艺术作品在结构上的基层就是“材料与媒介”,它是艺术作品赖以存在的物质凭借,即海德格尔所说的“物因素”。 ? 2、技术与技艺层

如果缺乏技术和技艺的支持,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等,都无法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或者根本无从表达。

? 罗丹说:“艺术只是情操,但没有体积,比例,颜色的知识;没有灵敏的手腕,最活

跃的情感也要僵死。” ? 3、符号与图式层

? 艺术家将其精湛的技艺施展在材料上,对它进行改造、整合并重新组织,改变它原

来的存在方式和性质,使其成为“另一种”存在——“组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寓有“意向性”的内在品质,即艺术作品的符号或图式。 ? 4、形象与意象层

符号、图式层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充满暗示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足以清晰呈现内在。因此,艺术符号或图式就必须联结一体,构成丰富而生动的、具有内在生命的有机整体,即形象、意象层。 ? 5、意蕴层

? 意蕴不是作品结构中的实在物,而是由审美主体的意向行为所引发的“盈余”意义。

宋代范温说:“有余意之谓韵。”主体的“意向”将作品引向其本文(由有限的“形象”或“意象”构成)之外的广阔空间,这时便发生了意义的“盈余”或“增值”,即意蕴。

? 1)艺术意蕴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 2)艺术意蕴指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

着普遍。

? 3)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 4)艺术作品中的意蕴不同于主题思想,它是一种哲理或诗情,常常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只有通过对整个作品的领悟和体味才能把握。

? 5)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

形象,而艺术意蕴只为优秀作品所具有。

第九讲:典型与意境中国艺术精神

一、典型与意境

? 1、典型: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人物形象。

? 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 “扁形人物”与“圆形人物”。

?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

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 朦胧美: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超越美: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

.

? 画外之情,弦外之音。 ? 自然美:初发芙蓉,清新自然。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乃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为无我之境。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中国艺术精神

? 中国人以生命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生命,都具有生命形态,

而且具有活力。生命是一种贯彻天地人伦的精神,一种创造的品质。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一种以生命为本体、为最高真实的精神。

? 彭吉象教授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

宗美学。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会,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并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1、道与自然

? 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 自然:道法自然,道生万物,天人合一。 ? 自然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2、舞动的生命

?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 气韵生动、生气灌注、气象万千。 ? 龙飞凤舞,乐舞精神。 3、和谐辩证,一体周流

?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 对立统一、辩证和谐、中和为美。

第十讲:艺术鉴赏、批评与接受

? 一、艺术鉴赏 一、艺术鉴赏的内涵

1、艺术鉴赏:指读者、观众、听众以艺术作品为对象而展开的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特征:对艺术作品审美性的认知,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 二、艺术鉴赏的过程 ? 1、审美期待:

文体期待:类型或形式

.

.

意象期待:意象或形象

意蕴期待:意境、哲理、情感 2、鉴赏过程 直觉与感知 体验与想象 理解与创造

? 3、审美效应:

? 共鸣: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接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被艺术作品

所打动,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 净化:在文学上,净化是读者在艺术接受的高潮阶段继共鸣之后,达到情感调节、

精神洗礼与人格升华。

? 顿悟:指审美主体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颖悟,洞察世间奥妙、人生

真谛及艺术的本质,是高层次的审美升华。

二、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内涵 ? 1、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

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 2、艺术批评的对象: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批评本身 ? 3、艺术批评的特征:

(1)科学性:哲学、美学、艺术学理论为基础,吸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

(2) 艺术性:坚守并发掘艺术的审美性本质,艺术的感受,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文字优美、生动感人

? 二、艺术批评的形态:

(1)社会批评:法国丹纳《艺术哲学》——时代、地域、环境 (2)心理批评:弗洛伊德、拉康应用精神分析法 (3)传记批评:法国圣·佩韦从作者自身入手进行分析

? 三、艺术批评的功能:

1、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

3、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

三、艺术接受

? 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

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