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iruses such as baculovirus can be concentrat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precipitation.
2. Adjust the pH of the virus-containing supernatant to 7.2-7.5.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MW 6,000) is added to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8% (w/v). 3. Stir at 4℃for 2 hours.
4. Centrifuge at 10,000 x g for 2 hours.
5. Resuspend the pellet in a small volume of appropriate buffer ( e.g., RNase-free ddH2 for virus RNA prep).
沉淀法-病毒提纯方法
主要是从稀的悬浮液中浓缩病毒,有中性盐沉淀法、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皂土法和鱼精蛋白沉淀法等。
1.中性盐沉淀法:病毒一般在45%以上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中沉淀,且保持其感染性。在含有病毒的组织培养液中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硫酸铵,可以很容易地沉淀某些病毒如狂犬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
2.聚乙二醇沉淀法:聚乙二醇(PEG)为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分子量,用于病毒沉淀的主要是分子量为2 000~6000的PEG。将PEG配成50%左右的溶液,或直接将固体PEG加于病毒悬液中,使其达到所需浓度,通常在4℃搅拌过夜,然后离心使病毒沉淀。Tanncock(1985年) 成功地用PEG浓缩了禽脑脊髓炎病毒。
3.有机溶剂沉淀法:甲醇、氯仿、正丁醇、氟碳化合物等都可用于提纯病毒,但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对于具有脂质囊膜的病毒具有破坏和灭活作用,故不适于这类病毒的浓缩提纯。
4.等电点沉淀法:病毒粒子在等电点时,所携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中和,因而失去相互排斥的作用而发生沉淀。多数病毒的等电点在pH4.5~5.5之间,因此在pH3~6范围内均可沉淀,由于一部分细胞成份在等电点时亦发生沉淀,此法效果不太理想,但从感染的组织培养液中浓缩病毒,可以获得较好结果。应用酸性范围的等电点沉淀或分级沉淀病毒时,必须注意pH对病毒活性的影响及病毒粒子电荷与组织蛋白电荷的差异。
5.皂土法:Girin(1989年)应用皂土在酸性条件下(pH4~4.5)吸附轮状病毒SA-11,再在碱性条件下(pH8.5),又使其洗脱下来,从而达到纯化目的。
6.鱼精蛋白沉淀法:鱼精蛋白为碱性蛋白,具有携带其它蛋白质共沉淀的作用,能和直径大于50nm的病毒共同沉淀而不影响病毒的感染力。当向这种沉淀物加入1mol/LNaCl时,病毒又重新释放到悬液中,而鱼精蛋白仍然沉淀。直径小于50nm的小型病毒则不与鱼精蛋白共同沉淀。因此,可利用鱼精蛋白去除病毒材料中直径大于50nm的异种蛋白质。
聚乙二醇HOCH2(CH2OCH2)nCH2OH(n>4)( Polyethylene Glycol 简写为 PEG),它的亲水性强,溶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对热稳定,有广泛围的分子量,在生物大分子制备中,用的较多的是分子量为6000~20000的 PEG。
PEG 的沉淀效果主要与其本身的浓度和分子量有关,同时还受离子强度、溶液pH 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pH 值下,盐浓度越高,所需PEG 的浓度越低,溶液的pH 越接近目的物的等电点,沉淀所需PEG 的浓度越低。在一定范围内,高分子量和高浓度的PEG 沉淀的效率高。以上这些现象的理论解释还都仅仅是假设,未得到充分的证实,其解释主要有:①认为沉淀作用是聚合物与生物大分子发生共沉淀作用。②由于聚合物有较强的亲水性,使生物大分子脱水而发生沉淀。③聚合物与生物大分子之间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④通过空间位置排斥,使液体中生物大分子被迫挤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