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2.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减数分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2.掌握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主要区别以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3. 区别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

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说出下列细胞分别属于减数分裂的哪一个时期?叫什么名称?

参考答案:A图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期,叫次级精母细胞。

B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叫初级精母细胞。 C图表示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精子细胞。 D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叫次级精母细胞。

利用CAI软件动态显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与上图对照,并复习精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回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着重强调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人和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又是在哪里、以及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1.卵细胞形成的部位

显示“女性内生殖系统示意图”指出卵细胞是在卵巢内形成的。卵巢有两个,位于腹腔的两侧。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也有不同。那么,哪些是相同的,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9的最后一段内容和观察课本P20图2-5“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然后

图2-1-14

请同学介绍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显示“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先随机提问学生分别阐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情况,然后集体提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以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等。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对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

利用CAI软件动态显示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领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等概念,加深学生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等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并着重强调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最终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比较

学习完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否总结出两者有哪些相同点?

相同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比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哪两者又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

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

表2-1-2 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相同点 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比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场所 不 分裂形式 [ZXXK]精巢 细胞质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 卵巢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消失) 同 子细胞个数点 及名称 是否变形 概括减数分裂的过程。

有变形过程 无变形过程 显示课本P20 “图2-6 减数分裂的图解”。提醒学生识记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名称及数目变化,主要引导学生分析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对配子多样性的影响:如果不考虑非姐

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共2种精细胞;而考虑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话,则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