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试卷(模拟卷三)

北京市怀柔区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试卷(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人们为啥喜爱探险?这和人体大脑内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有关。大脑分泌此物质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快乐。

B.新鲜热辣的绿茶就像一道爆炒,趁热即食当是最佳;而普洱则更像是一盅老火汤,如想品其真味,则需要有点耐心了。

C.在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揭晓现场,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称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D.—面是对亡者的哀悼、对死亡的感怀,一面是又一个春天万物生长的新轮回对人心的治愈。于是,清明这个民俗大节,便奇妙地糅合了“死感”和“生感”。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在与朋友约定后,朋友没有到就离开了。 D.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3.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惭愧 困惑不解 搓捻 不可名状 B.迁徒 繁花似锦 觅食 疲倦不堪 C.企盼 美不胜收 截然 花团锦族 D.繁衍 恍然大悟 绽开 风云凸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B.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

C.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在水流湍急和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潜水员进入“东方之星”沉船搜救,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极其困难。

5.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同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小心翼翼”形象地写出了“我”紧张、谨慎、丝毫不敢懈息的心理)

B.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

(“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蕴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C.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低级趣味”指兴趣很低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

(“驰”这里是迅速逝去的意思。“枯落”在此指调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 ,草色遥看近却无。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4)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 . (5)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 (6)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7)《〈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两句是: , 。 三、诗歌鉴赏 7.诗词理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寄北”是因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 D.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归期的问与答,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时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请作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8.根据画线处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都很为它担心,非常害怕,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___________) (2)它真是“犯罪后害怕受制裁而逃走”了,我以为。(___________)

(3)(我)一时愤怒到极点,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___________) (4)我没有判断明白,便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选3题完成) ⑴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⑵ 泯然众人矣。 ⑶ 邑人奇之。 ⑷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⑨并:都,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4)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现代文阅读 11.江南雨 凤潇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一

②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③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④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⑤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

⑥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地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二

⑦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 quǎ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⑧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⑨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⑩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