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大纲2007

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1)起病急,可有发烧、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 (2)1—2天后腮腺肿大 (3)经4—5天腮腺消退肿 3、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多发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

症状:

起病急、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2—3天,体温可达40度以上,抽风、昏迷。 4、传染性肝炎

由病毒引起。可分为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诸多类型。 5、带状疱疹

6、手——足——口病

(三)细菌性传染病(略) 二、婴幼儿常见寄生虫病 (一)蛔虫病

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通过饮食传染。

症状:肚脐周围阵发性疼痛,低烧、多汗、夜惊、磨牙等。 (二)蛲虫病

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或直肠引起的,是虫卵通过鼻咽部吞下传染。 症状:肛门周围和会阴部奇痒,睡眠不安、易烦燥、食欲可受影响。 (三)钩虫病

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小肠所致的疾病,幼虫入皮肤或感染食物被食用而传染。

症状:

钻入皮肤可致局部痒,还可能引起发热、咳嗽、哮喘等,还可能引起贫血。 (四)鞭虫病 (五)绦虫病 (六)吸血虫病

第五章 健康教育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健康教育

一、有关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健康的整体观 (二)健康教育

以卫生科学为主要内容,以健康为目标的教育,称为健康教育。

(三)健康教育总的目的是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巩固和促进健康的行为。 1、对健康行为的主要判断依据 (1)有利性 (2)规律性 (3)合理性 (4)适中性 (5)习惯性 (6)同一性 (7)整体性

2、培养健康行为的关键

36

(1)在行为定型之前,给予足够的健康行为刺激,使之有利于形成健康行为的定型。 (2)通过健康教育,培养个人的行为判断能力。

(3)通过社会风尚,道德规范的教育,巩固和强化健康行为。 (4)帮助塑造符合个人特点的健康行为模式。 (四)健康教育与传播学(略)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生物学基础(包括机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 3、生活方式 4、卫生保健设施

(二)环境因素与健康

(三)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五)生活方式与健康 (六)《生命知识》 三、幼儿健康教育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提高幼儿对卫生科学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和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生活有规律

(2)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3)有煅炼身体的习惯 2、心理健康教育

(1)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2)学会社会交往技能 3、性教育

(1)没有性歧视 (2)没有性压抑

(3)自然地回答性问题 (4)两性别优势互补教育 4、安全教育

(1)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 (2)遵守交通规则

(3)懂得水、电、火的危险 (4)不要捡拾小物件

第二节 健康评价

一、生长发育评价

(一)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度量。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2、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

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度量。 握力和背肌力为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指标,肺活量则为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脉搏和血压为心血管的基本指标。

37

(四)评价“标准”的制订和评价方法(略) 二、健康检查

(一)健康检查的目的

对健康的儿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体格检查称为健康检查,通过系统的检查,可以了解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或身体据缺点,以便及早采取矫治措施。

(二)健康检查的种类 1、儿童入园前健康检查 目的:

(1)了解儿童健康情况、有无传染病及慢性病史 (2)了解预防接种的情况

(3)了解近期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4)测量身高、体重

(5)做全面体检,对两岁以下小儿要注意有无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2、儿童定期体检

1岁以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1周岁作一个总的检查,1—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3岁作一次总的检查,3—7岁每年检查一次,7岁总检查一次。

(三)检查方法

1、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 2、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的测量 3、视功能检测 4、听力检测 5、体检检查 6、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婴幼儿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重要性 1、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是研究关于保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狭义的心理健康旨在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广义的心理健康则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挥人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可将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健康地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使其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智力发育正常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4、行为统一协调

5、性格特征良好:具热情、勇敢、自信、诚实等性格特征。 (三)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遗传因素

(2)先天非遗传因素:孕期污染、母体营养不良等 (3)后天的脑损伤 (4)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2、心理因素

38

(1)气质 (2)动机 (3)情绪 (4)自我意识 3、社会因素 (1)家庭 (2)托幼机构 (3)社会

(四)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1、改善环境 2、开展心理咨询 3、加强保健措施

4、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不同年龄段心理保健要点 1、0—1岁

母乳喂养好,趴、爬好处多,抱抱视野更开阔,让孩子多动手,让孩子早开口。 2、1—3岁

(1)不要突然断奶

(2)别用吃食给孩子解闷 (3)饮食习惯塑造着性格 (4)对大小便的训练 (5)不要吓唬孩子 (6)保护要适度 3、3—7岁

(1)培养“角色意识” (2)让家庭充满笑声

(3)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 (4)敞开家庭的大门 (5)入学准备

二、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一般行为偏异的种类 1、情绪障碍

(1)儿童期恐惧症

(2)屏气发作,3岁以下儿童多发作 (3)暴怒发作 2、睡眠障碍 (1)夜惊 (2)梦夜症 (3)梦魇 3、品行障碍 (1)攻击性行为 (2)说谎

(3)拒绝上幼儿园

4、正常心理机能发育迟缓 (1)遗尿症 (2)遗粪症 (3)口吃

(4)语言发育迟缓 (5)儿童期多动综合症

39

5、不良习惯 (1)吮吸手指 (2)咬指甲癖

(3)习惯性阴部摩擦

(三)学前儿童神经症性障碍 1、儿童恐怖症 2、儿童强迫症 (四)婴儿孤独症

三、婴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 (一)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一些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儿童心身疾病常见的有哮喘、癫痫、肥胖症。复发性非器质性腹痛等。

(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1、应激致病作用,如生活环境变迁,失去母爱等。 2、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反应类型的影响。 3、家长的态度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三)躯体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1、对学习技能的影响。

2、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常会产生过低自我评价。 3、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常见焦虑、抑郁、自卑等。

第六章 集体儿童保健

第一节 托幼园所保健的意义和任务

一、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

是实现托幼园所教养目标和管理目标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婴幼儿身心和谐发育的保证。 二、托幼儿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

根本任务:在集居的条件下保障和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具体任务: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加强生活护理及教养,促进入托(园)儿童的身心健康。 2、重视营养管理。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膳食,满足入托(园)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防止各种缺乏营养性疾病。

3、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并对儿童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医学矫治。 4、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接种、消毒、隔离等项工作,控制和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5、开展体格煅炼,增强儿童体质及抗病能力。

6、开展安全教育,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7、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园舍、场地、设施等应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的要求。 8、培养儿童,使之具有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健康的适应性行为及良好道德品质。 三、保健室的职责

第三节 托幼园所保健的主要内容

一、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的种类

1、儿童入所(园)前体格检查和儿童入园所前家庭访问。 2、工作人员入所(园)前体格检查 3、定期儿童体格检查

4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