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开篇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 本课程涵概了原公共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另外还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部分内容。主要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1-3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部分(4-6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部分(7-8章)主要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开篇
21世纪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正是据此而设置。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是为了更好地使应考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各大理论成果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为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本教材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卫兴华、赵家祥主编,2008年出版。
试题类型及分值分布:
在涉及到的具体考试类型上,本课程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 二、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 三、简 答 题:6分× 5(道题)=30分 四、论 述 题:10分×2(道题)=20分
考试时间一年三次,分别是4月、7月、10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创造和惊人的发现,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创造和发现,向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那样,引起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震撼,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观察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思维方式,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即使不赞同甚至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力量,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在新千年即21世纪到来的前夕,1999年秋由英国广播公司用几周的时间在国际互联网评选千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