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某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某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作导线 C.酒精作燃料

B.干冰作制冷剂 D.活性炭作吸附剂

2.(2分)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玻璃杯

B.陶瓷碗

C.塑料袋

D.不锈钢勺子

3.(2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木炭

B.面粉

C.大豆油

D.食盐

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污水必须经处理后再排放 B.溶质可能是气态物质

C.空气中的氮气质量分数为78% D.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

5.(2分)Cu可以和浓HN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Cu(NO3)2+2H2O+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2O2

B.N2

C.NO

D.NO2

6.(2分)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的固体物质:氧化汞、水银 B.溶于水放热的物质:蔗糖、硝铵 C.常见的黑色物质:二氧化锰、纯铁丝 D.引起温室效应物质:二氧化碳、甲烷

7.(2分)2015年10月5日,我国化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并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它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曾挽救上万人的生命.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B.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C.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第1页(共6页)

8.(2分)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9.(2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氧气具有可燃性

B.二氧化碳用来灭火﹣﹣﹣﹣﹣﹣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C.在铁制水龙头表面镀铬﹣﹣﹣﹣﹣﹣为了美观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10.(2分)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7分)(1)用化学用语填空

银元素 氢分子 2个锌离子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 (2)山西的煤炭资源很丰富,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 .

12.(7分)2015年12月1日晚,山西省运城市区条山街汉庭酒店东音乐主题烤吧发生火灾,多台消防车及时赶赴现场,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并全部扑灭.

(1)此次灭火时,有人建议用“碳酸钠和稀盐酸”的灭火器,事实上这种灭火器并不存在.请你从化学角度解释下此“灭火器”的工作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碳酸根与氢离子结合生成 和水分子. (2)大火被扑灭后,消防员还要在原地洒水,目的是 .

(3)烤吧内的一次性纸杯、木质椅子等物品,从燃烧的条件判断出纸杯、椅子属于 . (4)当晚曾刮起级别不大的风,使其火势不易控制.“风”属于 (选填’不可再生.可再生”)能源.

第2页(共6页)

(5)烤吧内的被困人员要逃离火灾现场,你会对他说 是比较安全的.

13.(3分)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宁冠灏认为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他的理由是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三、解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3分) 14.(7分)李宇阳与同伴在做“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铁丝表面的氧化物,它是铁与 作用而生成的.

(2)该实验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铁 变亚铁离子,铜离子变铜 . (3)实验说明了 的活泼性弱于铁.

15.(6分)A和D均为黑色物质,B能与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中毒.图中“→”表示两种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A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 . (2)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是还原剂. (3)“A转化成C”属于 (置换、分解、化合)反应. (4)B与C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四、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3分)

16.(5分)某化学小组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第3页(共6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