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18~19页探索规律“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探索活动的过程,归纳和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使用这个规律实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归纳、概括等发现规律的活动中,感受观察和比较在规律探究中价值,以及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培养比较、综合的概括等思维水平,以及规律探究水平。
3.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探究成功的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乐于探究、善于思考的品质;感受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 教学难点:综合并归纳出相对应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动机,引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跟你们来个计算比赛,你们敢不敢跟我PK?(课前黑板上已经准备好四题□□×11= 的题目)
为了比赛的真实性,大家推荐一位学生上来出这个两位数。 学生出题,师生比赛。
引入: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这么快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乘法计算,(板书课题)找找神奇的规律,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对我们计算会有什么协助,带来哪些方便。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 62×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 4 5 3 6 2 × 1 1 × 1 1 × 1 1 ———— ————— 2 4 5 3 6 2 2 4 5 3 6 2
———— ————— 2 6 4 5 8 3 6 8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式子的计算过程: (1)积是怎么得来的?
(2)积与第一个因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汇报:
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
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③62×11=682,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6;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6+2=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36×11的积。 提问:猜一猜36×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准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能够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5×11 23×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4)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追问:说说你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