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知识清单)

四种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做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例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4.“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例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1)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例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

例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例如:有罪受.。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例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

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例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

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例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例如: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急!”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例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例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例如: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②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