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夷陵区东湖高中 黄红武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理论与方略,也被广大人们誉为近些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善于抓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恰好时机,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兴趣和热情;也由于学生过分依赖小组其他成员或小组集体的力量,不爱独立思考,不能深入思考,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不能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就不能独立解决疑难的严重后果。特别是一上考场一碰到较灵活的题型就没有头绪无所适从。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精心组织课堂、抓住有效时机,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一.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情境

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要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进行独立性创造性的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敢做,要让学生“直言不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才是生动的课堂,也才是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不要始终给学生一种“强压”的态势,不要始终让学生围绕教师转,要让教师围绕学生转,让学生围绕问题转。

二.教师要精心设疑,学生要敢于质疑,要能“一疑激起千层浪”。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思维和和激发求知的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思考,思维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多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及变通性。

教师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多端性,就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创设情景,经常在好像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造成障碍,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波澜,然后引导学生去跨越。教师要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打击他们思考探求的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发表独特见解,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疑难被解开中让自己的思维更深入。

三.恰当选择小组合作交流的时机,不可让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

小组合作交流仅仅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教学环节,不可把高效课堂仅仅理解为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切忌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去过分追求小组合作交流的次数及小组交流的热闹程度,对不需要小组合作交流就能独立解答或是小组多次交流仍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

有的学生一碰到疑难,在还未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就寻求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而且长此以往习以为常,结果很多解题的思路及方式方法因平时未能深入思考而无法真正得以落实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恰当选择小组合作交流的时机,不可让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