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早 期 人 物 篇

一、源流:

① 欧洲源流: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斯宾塞;

△孔德、△涂尔干、西梅尔、塔尔德;

② 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库利、米德、帕克;

二、奠基人: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 李普曼;威尔伯·施拉姆

三、三大流派:

① 经验学派:美国现代当代的效果研究几乎都是经验学派范畴,除此之外还有:

1) 芝加哥学派:严格说来是社会学,因使用经验研究方法并对传播学贡献巨大而纳入 2) 解释学派

② 批判学派

1)两大开端:

(1)法兰克福学派:

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2)帕洛阿尔托学派:

贝特森、△巴弗拉斯、△沃茨拉维克

2)宏观视角:

(1)传播政治经济学

北美: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文森·莫斯可、△乔姆斯基

欧洲:尼古拉斯·加汉姆、阿芒·马特拉、△格雷厄姆·默多克、△戈尔丁

(2)意识形态理论:

葛兰西;阿尔都塞

3)微观视角:

(1)文化研究学派: 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 霍尔、大卫·莫利、约翰·费斯克 伊恩·昂、珍妮丝·拉德韦

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分歧与沟通 (2)结构主义符号学: 索绪尔、皮尔士、卡西尔 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 (3)女性主义

(4)文化帝国主义:

阿芒·马特拉、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萨米尔·阿明

4)其他:

(1)后现代主义:

1

福柯、鲍德里亚

(2)△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雅克·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

③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区别比较

④ 媒介环境学派(技术学派) 媒介环境学: 多伦多学派 第一代人物 第二代人物 第三代人物 英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父) 纽约学派 尼尔·波兹曼 德科诃夫、埃里克·麦克卢汉(子) 保罗·莱文森、梅罗维茨 注:“△”为不必背记,仅为了知识体系完整而作补充。如果同学都学完了并且觉得该深化

一下,那不妨查阅他们的理论。在这里就不提供了。

2

一、源流 欧洲源流

1、达尔文

①达尔文受到斯宾塞的影响,运用了“适者生存”的概念,完成了巨作《物种起源》,直接促成了“进化论”的诞生;

②达尔文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其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研究证据显示,生气、害怕、喜悦等普遍的表情源自遗传,而非后天学习。因而这本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 ③达尔文“进化论”的许多概念被传播学所引用。帕克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著作甚至直接受到达尔文的影响。

【夏日之阳】在符号、信号、象征符章节中,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这个非语言符号的研究领域就是达尔文开创的。考试的时候重要的当然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本身,而是该学者跟传播学勾连的部分。

2、弗洛伊德

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个体范围内的,对于行为的解释。他认为人的心灵分成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精神分析作为考察个体内在的方法,正是通过对“无意识”的理解而发展来的。代表作有《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引论》等;

② 1)法兰克福学派将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批判的传播理论。阿多诺等人的《权威人格》对“偏见”的研究则形成了以量化心理学方法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

2)许多传播学理论都从个体角度寻找行为改变的力量。如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佩蒂和卡西欧皮的精心可能性模式等。他们都假定个体对内部失衡、不一致、不和谐等状态感到不舒服,从而采取行为避免这种不舒服和减轻不和谐感。他们的视角都源自弗洛伊德对个体内部的研究。

③ 1)霍夫兰开创的个人态度劝服的学术传统师从C·赫尔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也是受到弗洛伊德影响形成的。 2)同时精神分析理论还对拉斯韦尔的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产生影响,正是拉斯韦尔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引入美国社会科学。

【补充】移情

①源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心理分析师替患者进行精神治疗,必须追溯患者潜意识的隐秘症结。这容易使病人将自己的异常感情转移到心理医生身上。 1)若病人憎恨、谩骂医生,称为“负向移情”; 2)若病人爱上、恋上医生,称为“正向移情”。

②在受众研究中,我们认为受众具有“移情”能力,即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媒介及媒介产品身上,从而影响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

【夏日之阳】在“受众”一章的“选择性过程”知识点中提到,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移情、选择性心理等。他们共同影响了受众的选择性过程。移情就是其中一个因素。

【补充】布鲁默(Herbert Blumer)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