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引言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有了这个现代化发生期的基础,才有了五四后30年文学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迅速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已经开始了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甲午战争失败后,知识分子中的民族危机感日益强化。 这一历史阶段的影响体现在:

① 第一,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

制度上:《钦定宪法大纲》在表面上给予臣民言论、著作、出版等的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言论著作出版自由。

实际情况:维新时期发生过作用的报刊传媒,在清末的十年里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在民国更是大步地前进。

影响:报刊编辑在栏目、题材、题材、主题上都追求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以保证其销畅,刺激文学的发展。报刊繁荣与政治的封建色彩消减及文学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着。 ② 第二,与报刊同时发展着的是现代出版事业,从1904年起,出版中心已经转移到民营

出版业。

民营出版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受制于市场,它与大众的需求保持着联系,决定着现代出版业的大众性与平民化的民主特性。它给那些以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的进行文学创作的个人提供了理性交往的空间,保证了文学的现代性实现的机会。 ③ 第三,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

知识分子的三种来源:

(1)1905年费科举的新政措施,将一批读书人抛到了自有知识分子的境地。

(2)一批知识分子从官场退出也转入自由撰稿人的行猎,伤害、天津等现代都是形成的过程为自由撰稿的知识分子提供者活动空间。

(3)一些接受新式教育的人与上述两种知识分子一起活跃在文学领域。

第二节 文学观念变革

.页脚....

.

1.梁启超提出三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2.与梁启超同一时代的一批有识之士又提倡言文合一,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打下了基础。 3.梁启超的文学观念都服从于“新民”的目的,王国维则说文学“超然于利害之外”,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相对完整的现代文学观念是由周树人兄弟提出的。 4.三界革命: ⑴“诗界革命”:

写于1899年梁启超所写的《夏威夷游记》。

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源自黄遵宪“我手写我口” ⑵“文界革命”

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最有成就,然而在观念上的解释则不多。

梁启超借鉴了日本和欧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才蜕变出他的“新文体”。

具体内容:吸纳西方希腊罗马的雄辩体与英法近代随笔体,结合围巾文章的旷达,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词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生鲜经典章句的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俱进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 声誉最著。

①严复、夏曾佑 从小说营构人心的角度强调“小说乃正史之根” 梁启超 夸示小说的社会功能,看重的是小说的社会功能 ②小说观念的自发矫正

徐念慈更强调小说的审美价值,他的小说观念介于梁启超的社会功用和王国维的独立价值之间。

5.戏剧观念更新

戏剧观念更新的提倡者是陈独秀,并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一文中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室”的观点。 成果:《茶花女》、《黑奴吁天录》、《迦茵小传》等。 6.文体观念革命的语言观念改变的背景: (1)提倡白话,形成白话文运动。

(2)最早提出“言文合一”的是黄遵宪。

(3)从文学出发论白话的是梁启超,但是他的主张后来被胡适更为彻底的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所掩盖。

7.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馆的是王国维。他引入叔本华和康德的哲学思想来阐释文学的精神世界,并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做出了境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分析。

第三节 文学创作实绩

1.“诗界革命”在发展期中未有什么实质性现代化成就。

2.“戏剧改良”两条探索道路:一条是旧居改良,将时代政治热情与外来的审美要素注入京剧,对程式讲究的戏曲进行改良;另一种是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伤害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称为“文明戏”。 3. 晚清“文界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文体革命。

相关散文家:梁启超,章太炎,陈天华,秋瑾,章炳麟(革命派散文),章士钊

革命派散文特点:具有革命性、斗争性、鼓动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的特点,除了章太炎的文风有古奥的特点外,其他一般都能深入普通民众。

.页脚....

.

4. “小说界革命”本时期小说发展是曲折的、多元线索的,形式上渐渐改良,内容是严肃与游戏并存。

创作上可以大致分为清末与民初两个时期。前期的倾向是以理想与谴责并存,后期倾向以小钱游戏为主。前期刊物阵地以四大小说杂志为主,后期以改革前的《小说月报》、《礼拜六》等杂志为主。 清末阶段:

(1)政治小说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陈天华《狮子吼》。 这一时期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以宣传为使命的文学,还是中国问题小说的滥觞期。

(2)谴责小说盛行。

这类小说兴起于1903年。 代表作《文明小史》、《活地狱》(李伯元)、《老残游记》(刘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3)清末开始翻译外国小说后开始中国现代小说中西两个传统并存的局面:

①章回小说、笔记小说继续发展,章回小说从口头演说向书面阅读的接受形式转移,笔记体开始了向短篇嬗变的端倪。 ②西方小说翻译介绍进来,虽然一本不都是西方一流的小说,但其叙述方式也对小说创作发生着影响。

③1906~1910年是清末小说的高峰期,1907年则是翻译小说的高峰,与创作的繁荣持同步发展水平。 民初小说:

(1)以鸳鸯蝴蝶的宴请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小说品种有社会、言情、历史、武侠、侦探诸种,创作量比清末时期大,统称鸳鸯蝴蝶派。

(2)还有一些严肃作家的作品,如鲁迅的《怀旧》等,与鸳鸯蝴蝶派有很大的区别。 (3)苏曼殊的“自哀”与“流浪”双重主题的言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情感表达的一直,却又是五四身边小说的先兆。

(4)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语言,从骈俪、文言、拟话本式旧白话到有时代气息的白话,是有所发展的,文学革命对小说而言,主要是内容与价值观上的革命,不像新诗的语言革命那么尖锐。

(5)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孽冤镜》和《玉田恨史》。 (6)鸳鸯蝴蝶派的“五虎将”是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和张恨水。 从晚清到民初的小说良莠不齐,走着曲折的道路 小说发展特点总结:

⑴ 本时期的小说不像散文那样一直有精神价值做支撑,散文是精英知识分子的产物; ⑵ 主导小说趋向的是平民化的市场,需求是难免低俗的; ⑶长期关注社会的政治紧张的反作用力,把大众推回了私人感情与世俗趣味中,由读者和作者共同制造作品,是现代化社会中小说的应有之义。

⑷作家主体的点点滴滴的改良不能保证小说走进新的境界,严肃而有独特价值的作品必须等待精英知识分子发动一场新的文学革命来迎接它们的问世。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917~1949年的迅速发展期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 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

.页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