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环评函〔2006〕4号

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生生态与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

二○○六年一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水电水利环评技术指南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6年1月16日印发 附件: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 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

一、河道生态用水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一)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 1、直接计算法

根据某一区域某一类型植被单位面积的需水定额乘以其种植面积计算。关键是确定不同类型植被在非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需水定额。 2、间接计算法

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或水分不足时,采用改进的彭曼公式。

ET=ET0×Kc×f(s)

式中:ET为作物实际需水量,mm;ET0为植物潜在腾发量,mm;Kc为植物蒸散系数,随植物种类、生长发育阶段而异,生育初期和末期较小,中期较大,接近或大于,通过试验取得;f(s)为土壤影响因素。

θ为实际平均土壤含水率,旱地为占田间持水率百分数,%;θc1为土壤水分适宜含水率,旱地为田间持水率的90%;θc2为土壤水分胁迫临界含水率,为与作物永久凋萎系数相对应的土壤含水率;α为经验系数,一般为~。

3、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适用范围

直接计算法适用于基础工作较好的地区与植被类型,如绿洲、城市园林绿地等生态用水。间接计算法适用于我国对植物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比较薄弱的地区及对植被的耗水定额难测定情况。 (二)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组合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及生态水力学法。 1、水文学法

水文学法是以历史流量为基础,根据简单的水文指标确定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国内最常用的代表方法有Tennant法及河流最小月平均径流法。 (1)Tennant法 ①计算方法

根据水文资料以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数来描述河道内流量状态。 ②保护目标

鱼、水鸟、长毛皮的动物、爬虫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和相关的所有与人类争水的生命形式。 ③计算标准

表1 保护鱼类、野生动物、娱乐和有关环境资源的河流流量状况

流量状况描述 推荐的基流(10月~3月)(%平均流量) 推荐的基流(4月~9月)(%平均流量) 泛滥或最大 200(48—72/小时) 最佳范围 60~100 60~100

很好 40 60 好 30 50 良好 20 40 一般或较差 10 30 差或最小 10 10 极差 0~10 0~10 ④基本要求

a.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需水类型、不同保护对象,认真分析系列水文资料,进行相关河段数据分析,调整流量标准,使调整后的流量符合当地河流情况。

b.水生生物对流量的要求在不同季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生态系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对流量的要求,给出年内下泄流量过程线,与水生生物生境要求相符合。 ⑤适用条件

作为河流进行最初目标管理、战略性管理方法使用。 (2)最小月平均径流法 ①计算方法

以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作为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

式中:Wb为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108m3;Qij为第i年j月的月平均流量,m3/s;n为统计年数,T为换算系数,值为×106s。 ②假设条件

在该水量下,可满足下游需水要求,保证河道不断流。 ③适用范围

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环境目标复杂河流。对生态环境目标相对单一地区,计算结果偏大。 2、水力学法

水力学法是以栖息地保护类型的标准设定的模型,主要有基于水力学参数提出的湿周法及R2-CROSS法。 (1)湿周法 ①计算方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