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求:
(1)两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 (2)两曲线间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
解:(1)①T1=JD1—ZH1=124.74 T2=JD2—ZH2=82.94m
②L1=HZ1—ZH1=243.26 L2=HZ2—ZH2=161.23m ③Lh1=HY1—ZH1=60m Lh2=HY2—ZH2=60m ④QZ1=ZH1+L1/2=K4+647.45 QZ2=ZH2+L2/2=K5+318.88
(2)①两曲线间交点间距D=JD2—HZ1+T1=676.87m
②两曲线间所夹直线段长度d=D—T1—T2=469.19m
习题四
* 1.平原区公路选线的要点是什么?有哪些控制点?
* 2.选定沿河(溪)线公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3.公路定线有哪几种方法?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 4.何谓回头曲线?为什么要设置回头曲线?测设回头曲线的要求有哪些? 1.中间带由_________及两条左侧__________组成。 答案:中央分隔带 路缘带
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_________ 时,应设应急停车带。 答案:2.5m
3.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V挖 、 V借
4.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然展线 回头展线 螺旋展线
5.在丘陵地区,当控制点确定后,根据实践经验可概括为三类地形地带和相应的三种布线方式:平坦地带_______________,具有较陡的横坡地带__________,起伏地带_________。 答案:走直连线 沿匀坡线布线 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 6.选线中方案比较主要比较项目有_________、占田数量、_________、挡土墙数量、________、涵洞工程。
答案:线路长度 土石方数量 小桥工程
7.影响公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 答案:地形 地质 土质 水文
8.选线就是将一条带状的空间结构物合理的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 答案:中心线 具体落实
9.通过名胜、古迹和风景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环境、________相协调,并适当照顾___________。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___________。 答案:景观 美观 历史文物遗址
10.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________,确定_________和拟定垭口两侧____________。
8
答案:垭口 越岭标高 路线的展线方案
11.对窄而陡的垭口,宜_________,一般挖深不超过____________m。 答案:深挖 20 12.沿河线选线,路线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具有__________,且无地质不良现象,而且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的河岸上。
答案:较宽台地 支谷小而少 阳坡迎风
13.公路定线有__________定线、________定线和_________定线三种方法。 答案:纸上 现场 航测
14.公路实地定线中放坡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杆 皮尺 手水准 15.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控制。
答案:外距 切线长度 曲线长度
16.放坡时一般采用_________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___________坡度。 答案:平均 设计
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平面与纵面;B.纵坡;C.地质土质
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
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A )。 A.横断面;B.平面与纵面; C.地质与土质 5.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 A )。
A.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B.路基防护工程少; C.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容易
6.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B )。
A.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位置;C.路线的纵坡度 7.越岭线在实地定线前的试坡一般( A )进行。 A.从上而下;B.从下而上;C.从中分开
1.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 参考答案:
(1)正确处理好公路和农业的关系; (2)合理考虑公路和城镇的关系; (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4)注意土壤、水文、地质条件; (5)注意利用乡间公路;
(6)注意路基取土和就地取材。
2.通过放坡,垭口到山脚的路线轮廓已初步形成,为了最后定线时作必要修改,应考虑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哪些路段是下坡,是坡紧还是坡松; (2)哪些路段需要展线,宜在何处展线回头;
(3)对悬崖峭壁地段和地质不良地段,是避让还是采取工程措施通过。 3.简述一般丘陵地区公路选线的特点。
9
参考答案:
(1)丘陵地区山岗和谷地较多,路线走向灵活性大,常不能一目了然,要通过方案比较来确定;
(2)地形介于平原区和山岭区之间,路线平、纵、横受地形限制比山岭区小,但三者相互制约,要配合好才能提高路线的技术等级;
(3)丘陵区一般地面横坡较缓,又常有农、林、水三方面的建筑物,所以选线要与环境配合,常采用半填半挖为主的路基。 4.简述自然展线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是松坡展线的形式,平面线形好、里程短、纵坡和缓均匀,对行车、施工、养护均有利;
(2)对避让艰巨工程或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只有调整纵坡度的唯一途径。 5.简述回头曲线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路线迂回曲折,对行车、施工和养护均不利; (2)避让不良地质、艰巨工程的自由度不大。
6.何谓沿河路线布线的低线?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临水一侧边坡常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2)低线的特点是:
①平纵横线形比较顺适、平缓,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路基土石方量较小且稳定;方便群众;路线活动范围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靠近水源,便于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 ②受洪水威胁大,防护工程多。 7.越岭线放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两控制点之间力求纵坡均匀,一般应避免反坡;
(2)结合地形选择坡长和坡度,地形整齐的地段纵坡可以稍大,地形曲折的地段纵坡宜缓;
(3)尽量不用极限纵坡,也不宜太缓,一般以接近控制点之间的平均坡度为宜,使之有利于行车,又有利于尽快越岭。 习题五
1.如何减少或消除“冲突点”?
? 2.各种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类型分别适用于何种条件? ? 3.匝道的作用是什么?
? 4.立体交叉的类型有哪些?
? 1.公路与_________或公路与___________等相交形成交叉,交叉的地方称
______________。
? 答案:公路 铁路 交叉口
? 2.相交路线在__________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__________
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 答案:同一 不同
? 3.设计交叉口时,应尽量________、_________冲突点或采用_________等方法,把
10
? ? ? ? ? ? ? ? ? ? ? ? ? ? ? ? ?
?
? 1.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交叉点一般应设在( )。
? A.原公路的路基边缘线或其延长线上; B.原公路的路面边缘线或其延长线
上; C.原公路的中心线或其延长线上 ? 答案:C
? 2. 交织角是指进、出环道车辆的( )线相交的交角。 ? A.环道中心;B.行车轨迹;C.环道外边缘 ? 答案:B
? 3.公路与公路立交时的交叉角应不小于( )。 ? A.45°; B.60°; C.90° ? 答案:A
? 4.匝道是用来连接( )的通道。
? A.十字平面交叉;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C.互通式立体交叉上、
下路线 ? 答案:C
? 5.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车辆。 ? A.直行;B.左转弯;C.右转弯
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答案:消除 减少 渠化交通
4.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修建____________。 答案:交通管制 渠化交通 立体交叉
5.交叉口上相交公路的数量不得多于__________条,平面交叉路线应为________并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________。 答案:4 直线 45°
6.平面交叉一般应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满足________坡长的规定,紧接水平坡段的纵坡一般应不大于________,困难地段应不大于____________。 答案:最小 3% 5%
7.当行车方向互相交叉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___45°),两车可能发生碰撞,这些地点称___________。
答案:大于 冲突点9.为了交通安全,交叉口处应有足够的_____________,使驾驶员能看到____________方向来车情况。 答案:视距 各
10.机动车交通组织的目的是保证交叉口上车辆行驶_____、_____,提高交叉口的_________。
答案:安全、通畅 通行能力
11.立体交叉按其交通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离式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
12.立体交叉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答案:上跨式 下穿式
8.当来向不同而汇驶同一方向(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_________45°),两车可能发生挤撞,这些地点称__________。 答案:小于 交织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