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备课教

课时1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成因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地貌形成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A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表现

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读教材P50图3-1-2,探究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地理界线是______;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地理界线是______。 (2)黄土高原的地势有什么特点?判断依据是什么? (3)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1)太行山 古长城

(2)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河流的流向,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3)地表起伏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知识点拨 水土流失的危害

1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2.水土流失会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遭到侵蚀,会导致沟谷纵横,地表起伏变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第2题,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的土质比较疏松,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4)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1)根本原因: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B.河流含沙量增大 D.植被条件变差

2

?? 开矿,开挖地表土;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

(2)直接原因? 设水利设施等

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 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原因

思考

答案 轮荒耕作制度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相似。 生产过程:开荒—耕种—弃荒—易地开荒。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用轮荒的耕作制度;露天

1.轮荒耕作制度和哪种农业地域类型相似,说出轮荒的生产过程。

2.在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时,为什么要注意结合当地人口问题?

答案 人口的迅猛增长,从而使得人地关系紧张,会导致过度垦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同时一些不合理的建设活动会加剧对植被及地表土壤的破坏,进而加重水土流失。

1.填写图表,说明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指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答案 ①低 ②高 ③黄淮海 ④内蒙古 ⑤多 ⑥少 ⑦湿润 ⑧内陆 ⑨草原

2.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是窑洞,这与黄土质地有何关系?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答案 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但是黄土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热带雨林地区有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热带迁移农业,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指出这两种农业生产方式在成因、特点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答案 轮荒耕作制度

成因:生产力水平低,导致耕作方式落后。 特点: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 对环境的影响: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4.以图表的形式,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

3

知识点拨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原因

因素 地形 土质 气象气候 植被覆盖率 地质灾害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毁坏林木和樵采 露天开矿 具体影响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机制 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开矿破坏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具体影响 坡度影响地表径流速度→流水冲刷能力强弱 抵抗流水侵蚀能力的强弱 降水强度影响对地表冲刷力的大小 水土保持能力 加剧水土流失

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挖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面积正以每年1 000平方

4

米的速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地区。

(1)材料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________”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度放牧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 (2)次生盐渍化(盐碱化)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 (3)三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给出的另一原因为“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第(2)题,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灌溉农业,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形成次生盐渍化(盐碱化)。第(3)题,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知识小结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